寞啦——要不元直你跟我走吧,任為大夫,也不用管什麼事兒,只要能夠陪伴在我身邊,於願足矣。
曹衝的樣子可憐兮兮的,周不疑心腸一軟,不忍推拒,於是就來找是勳辭行了。是勳沉吟良久,說你想離開都城,倒也不是壞事,然而——“歷陽王聰慧過人,恐非久安於國者也。”話說得很隱晦,真實含義是:曹小象聰明過頭了,而且野心不小,我怕他遲早會栽在他那份兒小聰明上。
曹衝曾經暗爭儲位,周不疑是知道的,對於他坑陷故太子曹昂事,也聽說了一些風聲,所以立刻就領會了是勳言中之意。周不疑拱手道:“謝先生教誨,吾當勸諫歷陽王,即為社稷之安,亦當屈己之志也。”是勳心說你真未必勸得動曹小象,而且你的性子太過耿直,恐怕遲早會栽在好朋友身上……不過算了,人各有志,不能勉強,你想去就去吧,只是千萬牢記我的囑託。
諸王之國以後,政局逐漸變得平穩,於是龐大的國家機器開始為征討蜀中劉備而全方位開動起來——實掌半個兵部的諸葛亮累了個臭死,乾脆在取得了是勳的首肯,繼而向曹操請奏後,把是復也扯進兵部去幫他的忙。
按照計劃,分兵三路,以伐蜀漢——還不包括南中雍輳У熱說謀澈笸鋇蹲印�
第一路在雍州,以柱國夏侯惇為都督,雍州刺史梁習為監軍,坐鎮長安,督張郃、徐晃、樂進、路招等將,並扶風太守王雄、馮翊太守滿寵、關中太守司馬孚等,謀自倘駱、褒斜二道南取漢中。
第二路在涼州,以輔國曹洪為都督、涼州刺史張既為監軍,坐鎮冀縣,督于禁、閻行、費曜等將,並隴西太守蘇則、漢陽太守姜敘等,謀取武都。
第三路在荊州,以輔國曹仁為都督、魯肅為水軍都督、荊州刺史賈逵(賈衢更名)為監軍,坐鎮秭歸,都臧霸、孫觀、牛金等將,並南郡太守蔣濟,循江而上,以向巴中。
計劃在九、十月間,三路並進,以使劉備首尾難顧。當然啦,這三路有虛有實,主力都在夏侯惇手中,奪取漢中是戰役的關鍵——至於能不能順利進入三巴,與北路兩軍呈夾擊之勢,就要看一定的運氣了。
可是誰想到軍將和糧草物資正在陸續不斷地往三處運輸,戰役準備如火如荼地展開當中,當年七月,突然間夏侯惇從長安返回了洛陽……(未完待續。。)
第十二章、懸危之勢
夏侯元讓是突染風寒,病勢沉重,估摸著等到了伐蜀戰役正式開始的時候,自己都未必能好得了,因此上奏曹操,請求換人。曹操接奏多少有點兒鬱悶——三道伐蜀,雍州是重中之重,理論上夏侯惇可算是全軍主帥,另外兩路的進退步伐都得配合著他來,如今他既然倒下了,必須換人,可是還能換上誰人呢?誰有這個能力,更重要是誰有這個資歷和名望可以接替他啊?
朝中諸將,論資望、名位可比夏侯元讓的,那就只有曹仁、曹洪兄弟啦。可是曹仁已經啟程去了荊州,開始熟悉地理和部屬,做詳細的戰役謀劃,不宜驟然把他調往北線;曹洪倒是還沒西去,可是曹操認為他擔任方面之帥尚且勉強,實在難當三路總帥的重任。為此曹操曾經一度起了親征的念頭,被群臣好不容易才給按住了。
既為天子,便當穩坐都中,不可輕動啊。戰場上刀劍無眼,皇帝要是有個閃失,恐怕會引發全國性的動盪——陛下且安坐,形勢還沒惡劣到非得你上陣不可的地步哪。
於是建議,反正還得有兩三個月才動兵呢,長安距離洛陽也不遙遠,不如暫且把夏侯柱國召回都中,一則方便養病,二來也好向他探詢關中情況,商量一個合適的後繼人選出來。
於是夏侯惇就這麼著,在長子夏侯充的衛護下,倉促返回了洛陽。
曹操親自攜重臣們登門前去探病,先問夏侯惇,元讓既然不克與徵,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