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人,加一塊不過一營編制。而據來降的歸德總兵劉忠和南陽總兵張超交待,碣石衛的蒙古騎兵有3000到3500之間,滿州前營鋒殘兵百餘,外加濟度的衛隊和滿州將校手下的戈什哈親兵,約摸不到千人。就算不計滿州兵,光是這三千多蒙古騎兵在戰場上擺開來也能重創太平軍,況還有那些滿州兵。
這一仗周士相打得就是困,活活困死清軍,活活餓死清軍,在清軍還有口氣前,他是絕不會冒險攻打碣石衛的。他給各部下了嚴令,絕不許出一兵一卒,他也是打定主意要困餓死那幾千滿州兵和蒙古兵,不要俘虜。
現在南線成功勸降了一個蒙古佐領加幾百蒙古兵觸動了周士相,他慎重考慮了董常清的意見,覺得此策大好,若能讓那些蒙古兵集體投降,對於太平軍的助力相當大。
解決濟度以後,周士相有兩個選擇,一是西進廣西解西南之危,將永曆從雲南救到廣東,從而可以取代李定國成為擁明的主導,將大明旗幟繼續打下去;二是不管西南戰事,也不管永曆,徑直從潮州北上攻打福建、浙江,配合鄭成功的南京之役。
兩個選擇說不得誰更好一些,北攻閩浙固然可以趁清軍兵力空虛長驅直入,若一切順利,應當能和鄭軍會師南京城下,若是有可能,還能撿鄭軍的漏。周士相不知他所記得的國姓爺入長江其實是有兩次,今年是第一次,卻在舟山遇颱風損失慘重被迫撤軍,明年才是國姓爺真正入長江險些奪取南京的時間。
從個人利益角度考慮,周士相當然是希望能去南京撿鄭成功的漏,若南京從太平軍手中恢復,他周士相的大名將遠超李定國、鄭成功,成為南明的擎天之柱,為天下復明人士所仰望,所擁戴,所支援。可與之對等的卻是西南數省的淪陷,是大明天子的逃國,是晉王李定國的落寞,是無數大西軍將士的絕望。
若僅僅如此,周士相還不擔心,沒了朱由榔,他還有唐王。永曆不肯與大明同殉,唐王卻能!隆武殉了國,紹武殉了國,最後一任唐王同樣在台山堅持抗清,他哪裡也沒去,始終呆在廣東,原本的時空一直堅持到了最後,自殺殉國。周士相相信,他真要推唐王監國,在永曆棄國的前提下,天下擁明勢力不可能反對。他擔心的是如何面對平定了西南的數十萬清軍轉向東南。
。。。。。。。。。
緊急趕出,現在去送30箱酒到婚宴現場,下午忙得不可開交。(未完待續。)
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
清軍入滇兵馬分三路,又有信郡王多尼所率滿蒙大軍為統,算上隨軍民夫的話,總兵力不下三十餘萬,乃是滿清的最大機動兵團,也是最為精銳的一支兵團。其中原為明朝邊軍的甘陝綠營更是強將倍出,如張勇、趙良棟、孫思克、王進寶四人便是其中翹楚人物。
若西南如原本時空一樣,那麼清軍不但全數佔領雲貴,也將獲得不下十萬之眾的大西軍降兵,如此一來,西南清軍總兵力就將達到四十萬眾。若周士相選擇北攻浙閩,坐視西南敗亡,即便太平軍如有神助般突破福建、浙江進抵南京城下,也只是一支面臨幾十萬清軍四面合圍的孤軍,老巢廣東也將在旦夕之間被廣西方向來攻的清軍佔領。
太平軍雖降兵眾多,可廣東子弟依舊佔了四成,降兵中的漢軍家眷也都在廣州,廣東若是丟失,對於太平軍的軍心而言無疑是重創,甚至於能就此瓦解這支依靠強力形成的軍隊。
北攻浙閩顯然不可取,周士相絕不能坐視西南被滅,哪怕永曆依舊棄國,他也要保住李定國,讓晉王牽制西南清軍,從而讓太平軍有更多時間發展,也讓他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被迫做出決定。
要想相助李定國,太平軍就必須入廣西打擊從湖南過來的趙布泰那路清軍,迫使廣西清軍線國安、全節等部無法與另外兩路清軍合師,打亂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