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
一顆晶片從生產完到使用者使用,需要經歷多少的流程?
使用者使用的不是晶片本身。
而是構建在晶片之上的硬體主機板、計算機、作業系統以及海量的應用軟體!
所以,方舟團隊要想讓CPU商用,難度可見一斑。
之後,為了搭建基於方舟1號CPU的軟硬體,方舟團隊急劇擴張。
從一個只負責CPU設計的團隊,
擴充到包含了designhouse硬體設計團隊、作業系統適配團隊、關鍵軟體移植團隊等等一直到終端使用者服務團隊的“豪華配置”……
同時,為了擺脫英特爾CPU+微軟Windows系統的壟斷聯盟。
方舟CPU選擇了搭配Linux作業系統執行。
但這套組合的“使用者體驗”如何呢?
四個字:非常難用……
別人發給你的office文件,你根本打不開,這還怎麼辦公?
還有瀏覽器、播放器等13大類50多項bug,亟待解決……
整個軟硬體生態系統的培育,還需要漫長的過程。
方舟團隊想用區區不到兩千萬,想把整套CPU產業鏈建立起來,顯然是不可能的!
最後,方舟就這樣被“生態建設”給拖死了……
到了2006年,隨著“方舟三號”晶片遲遲不能量產。
科技部嚴查後才發現:
方舟的問題,還不僅是在市場上“無法開啟局面”的問題。
還有方舟的負責人李德磊,透過一系列股權操作,已經轉變成大股東;投資方舟大廈也存在可能挪用國家撥款研發資金的問題……
而這時,商人李德磊覺得錢也賺夠了,不願意再為方舟做軟體生態系統的深度開發。
於是直接宣佈,放棄方舟晶片的後續研發!
這直接導致方舟3號晶片擱淺,黃了……
從01年“方舟一號”破空出世,到06年“方舟3號”擱淺。
六年恍如一夢!
而“漢芯騙局”和“方舟敗局”對中國社會最大的傷害,
不單是坑了國家多少個億那麼簡單……
而是嚴重腐蝕了國人對“中國芯”投注的巨大熱情與期盼!
此後,在國家層面,
對國產晶片、作業系統方面(民用)的研發投入資金支援,幾乎徹底停止。
在那之後的多年裡,
“龍芯”等其他默默耕耘的中國企業,也都多少在輿論上受到了負面的質疑……
所以,隋波現在最需要做的事,
就是“力挽狂瀾”!
絕不能讓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和作業系統的研發,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上,像前世那樣陷入停滯!
這將是對所有將畢生心血,都投入到中國半導體事業的那些先輩們,最大的“傷害”!
從50年代開始,
一大批年輕科學家學成歸國,投身於半導體科學的研究。
我國半導體事業曾經有過“夢幻”開局:
從1954年,中國半導體的“開山鼻祖”黃昆先生,在帝大物理系開設“半導體物理課”,1977年,黃昆擔任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開創了我國在材料科學和固體物理學的研究工作起。
到被稱為“八級鉗工科學家”的王守武先生,在中科院應用物理研究所組建國內第一個半導體研究室,1958年就拉出了我國第一根矽單晶……
與兩位先生一起的,還有一連串熠熠閃光的名字:
謝希德先生(中國半導體之母,中國半導體物理學科和表面物理學科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