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者和奠基人);
湯定元先生(半導體學科和紅外學科創始人之一);
洪朝生先生(中國低溫物理與低溫技術研究的開創者之一);
吳錫九先生(中國第一代電晶體、電晶體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的奠基人);
林蘭英先生(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先後研製成第一根矽單晶、第一根無錯位矽單晶、第一臺高壓單晶爐,為我國微電子和光電子學奠定基礎)……
正是他們從無到有,開創和奠基了新中國的半導體事業!
而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前輩們,也培養出了本土第一批半導體人才。
這些學生中,
就有現在帝大微電子所所長王陽元院士、華晶電子總工許居衍院士等,在七八十年代接棒“中國芯”的主攻手位置。
從80年開始,
為了在半導體產業進行攻關,改變缺乏產業化和持續更新“造血”能力。
中國又以市場化和運動式集中攻關並行,換取技術進步和產業跨越的機會。
從86年提出的“七五”“531”發展戰略,到90年實施“908工程”,95年確定“909專案”……
中國在探索晶片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一路蹣跚,但依然百折不撓。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砸鍋賣鐵”,也要把晶片搞上去!
可以說,
即使目前國內的晶片產業,依然和國外有著巨大的差距……
但這已經是無數科學界和產業界的前輩前仆後繼,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在新中國半導體事業上不斷開拓和努力的結晶!
如果就因為“漢芯”和“方舟”,兩個失敗案例,
就令國內剛剛起步的半導體產業化程序,受到重挫。
從而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值快速更新換代的關鍵階段,失去追趕和超越的最佳機會……
那也太可惜了!
更對不起,那些偉大的前輩們,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就在今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釋出。
“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階通用晶片及基礎軟體產品)是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並列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史稱“01專項”。
“國產高效能SOC晶片”(系統級晶片)、“面向網路計算機的帝大眾志863CPU系統晶片及整機系統”、“龍芯2號增強型處理器晶片設計”等課題,隨之確立。
未來國家在超級計算機上的“申威”CPU晶片(魔都高效能積體電路設計中心)、在北斗衛星等軍工領域的“龍芯”(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等,都是源自於此計劃。
而“核高基”的重要特徵,就是“企業牽頭主導”。
如何在高度市場化的條件下,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是“核高基”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所以,隋波就想借著,這次星河集團在“移動晶片+移動作業系統+智慧手機”的投資佈局……
給主管部門一個“PlanB”方案:
那就是,除了現有“01專項”的國有重點課題之外,
以星河集團這樣的網際網路大型民營集團公司為主體,透過對產業前沿發展方向的市場判斷(移動網際網路),對移動晶片、移動作業系統、相關軟硬體等領域,進行投資和佈局!
並透過產業鏈上下游整合,以網際網路內容、產品、服務為生態,
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在新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向自有核心技術方向轉換!
只要我們抓住時代機遇,和國外同時起步進行研發……
將有很大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