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是粟特,高仙芝是高麗,哥舒翰是突厥,李光弼則是契丹。這個契丹酋長的後代幾乎天生就是將星,不但足智多謀,英勇善戰,而且執法如山。有一次,某侍御史違抗軍令被捕,提拔此人的詔書卻到了。李光弼說:今天原本殺侍御史。如果宣詔,那我就殺御史中丞。如果他拜相,我就殺宰相。
皇帝派來的宦官嚇得半死,只好不宣詔。'62'
強將手下無弱兵,李光弼的部屬也藝高人膽大。有一天早晨,史思明的猛將李日越帶了五百精兵殺過來,卻看見李光弼的人悠閒地躺在戰壕裡吹口哨。李日越從沒見過這樣迎接戰爭的,忍不住問:太尉(李光弼)在嗎?
答:昨晚走了。
李日越又問:你們有多少人?
答:一千。
李日越再問:帶兵的是誰?
答:牙將某某。
李日越嘆了一口氣說:那我投降吧!
投降在李光弼的意料之中。頭天晚上他離開時,就曾交代領兵的牙將:明天,史思明手下定有一員猛將來襲。如果來了,你們不要出戰。如果投降,帶他來見我。
沒想到,李日越還真的降了。
更沒想到的是,史思明的另一員猛將也來投降。
於是大家說:請問元帥,這是怎麼回事?
李光弼說:人之常情罷了。史思明聽說我在城外,一定會派人來。李日越抓不到我,一定不敢回去。另外那員猛將聽說他在我這裡受到款待和重用,當然要跟著投降。'63'
這可真是用兵如神。
也難怪,郭子儀受命之日,就推薦了李光弼。
實際上,洛陽淪陷以後,唐玄宗之所以還能在長安苟延殘喘半年,原因之一就在郭子儀和李光弼。尤其是當年五月二十九日的嘉山(在今河北省曲陽縣)會戰,兩人攜手並肩大破叛軍,斬首四萬,史思明披頭散髮光著雙腳狼狽不堪奪路而逃,河北淪陷各郡紛紛起義歸順大唐。'64'
不難想象,這時,如果唐玄宗不聽楊國忠的慫恿,而是接受三位大將的建議,讓哥舒翰堅守潼關,派郭子儀和李光弼進攻范陽,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局面。
遺憾呀,遺憾!
現在,皇帝變成了肅宗,不會出問題了吧?
不,繼續遺憾,因為沒聽李泌的。
李泌也是神奇人物,據說七歲時就被玄宗賞識。當時皇帝正在下圍棋,宰相張說拿起一粒棋子說: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李泌應聲而答: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才,靜若得意。呵呵,更高明!
也就在這時,還是忠王的肅宗跟李泌成了朋友。冊封皇太子以後,更是尊李泌為先生。他們在東宮度過了不尋常的歲月,對於李林甫的打壓都有切膚之痛。但是,當已經登基為帝的肅宗要將李林甫挫骨揚灰時,李泌卻不同意。
皇帝問:過去的事,先生難道忘了?
李泌說:當然沒有,但是太上皇還在成都。太上皇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如果聽說陛下在翻舊賬,不知道心裡面會怎麼想。那時,只怕陛下富有四海而不能奉養。
肅宗大驚失色。他抱著李泌的脖子哭道:朕錯了,朕考慮不周。如果不是先生,差點不能成為孝子。但,朕之大孝至德,莫過於收復兩京,削平四海,解萬民於倒懸,迎父皇回長安。那麼,依先生之見,逆賊何日可平?
李泌答:兩年。
肅宗問:為什麼?
李泌說:賊心如此。臣早就發現,逆賊但有斬獲,總是全部運回范陽。這就是苟且之賊,豈能擁有中國?可見不足為慮。但,王者之師,講究的是“務萬全,圖久安,使無後害”。這就不能急功近利,必須穩紮穩打,謀定而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