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為題,可一證。下文有“宦御同才,其貴殊命;治生鈞知,其富異祿”,“命”、“祿”對言,可證。命祿:這裡指祿命。
(2)銀:指銀質圖章。漢代御史大夫和俸祿比二千石以上的官用這種印章。紆(y*於):繫結。紫:指系在印紐上的紫色絲帶。漢代的相國、丞相、太尉、將軍、列侯用的金印上都束有紫色絲帶。懷銀紆紫:這裡指當上大官。
(3)契(xi8謝):亦作偰、。。。傳說中商的始祖,帝嚳之子,母為簡狄。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
(4)陶朱:即范蠡(l!裡),字少伯,楚國宛(今河南南陽縣)人。越國大夫,政家。助越王勾踐滅吳後,棄官經商,到宋國的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地成為大富翁,改名陶朱公。他認為物價貴賤的變化,決定於供求關係的有餘和不足。事參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5)頑:質地粗劣的。魯:愚鈍。典:主管,統轄。
(6)官御:疑作“宦御”。《禮記·曲禮》:“宦學事師。”鄭注:“學或為御。”可證。宦御:做官。
(7)治生:謀生計。鈞:通“均”。知:智慧,本領。
(8)命:疑衍文。下文有“貴賤在命,貧富在祿”,可證。
(9)豐殺:增減。
(10)性:疑衍文。下文有“貴賤在命,貧富在祿”,可證。
(11)成王:周成王。西周國王,姓姬,名誦。武王死時,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攝政。周公東征勝利後,他大規模分封諸侯,設東都成周(今河南洛陽),確立官制和禮制,鞏固西周王朝統治。
(12)桓公(?~公元前643年):春秋時齊國國君,五霸之一。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是位有作為的政治家。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亦敬仲。春秋時齊國穎上(潁水之濱)人。齊國大夫,政治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霸主,被齊桓公尊為“仲父”。知:同“智”。
(13)秩:官吏的俸祿。這裡指祿命。
(14)案:察看,考察。
(15)廝:對人的輕蔑稱呼。役:勞役,僕役。廝役:被使喚的人。這裡指被君主使用的臣子。
(16)根據文意,疑“高”後本一“者”字。“才高者當為將相”,與下文“能下者宜為農商”對文,可證。
(17)訾(!子):非議。
(18)毀:壞,缺陷。
(19)吉:吉祥,吉利。盛:興盛,茂盛。
(20)審:明悉。
(21)暗:不明。
【譯文】
有才能得不到施展,有智慧得不到實施。或者是施展了卻沒有成功,或者是實施過卻事不成,即使才能智慧都像孔子一樣,還是沒有辦好事情,立下功勞。一般人見別人節操、品行高尚,就說:“這樣賢良聰明,怎麼不當大官?”見別人智謀深邃,就說:“這樣會說機智,怎麼沒有發大財?”其實,做大官發大財是有祿命的,不在乎是否賢良聰明與會說機智。所以說:財富不能靠計謀得到,顯貴不能憑才能實現。智謀再深邃發不了大財,才能再高超也當不了大官。縱然身懷銀印金印,當了相國、丞相,也未必有稷、契的才能;縱然堆金如山,積玉如海,也未必有陶朱公的智力。有時反而很愚蠢的人卻擁有千金,質劣愚鈍的人卻統轄城池。可見,做官的才能相同,但命不一樣官就會有大小,經營生計的智慧一樣,但祿命不同就會有貧富。祿命有貧富,人的智慧不能使它增加或減少;人命有貴賤,人的才能不能使它升遷或斥退。成王的才能不如周公,桓公的智慧不如管仲,然而成王,桓公接受的是尊貴的命,而周公、管仲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