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閒平地起波瀾。
瞿塘峽為長江三峽之一,礁多灘險,水流湍急,自古就有“瞿塘天下險”之說。“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古來道路難。”在一片轟然的聲響中,那數之不盡的險灘暗礁,整個地把瞿塘峽險峻的形勢烘托出來了。
面對驚濤拍岸的江水、險阻重重的瞿塘峽,詩人不禁浮想聯翩:“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這讓人想起李白的詩:“物苦不知足,登隴又望蜀。人心若波瀾,世路有屈曲。”瞿塘之險,險就險在江中的石灘;人心之險,險就險在人心的不平。不平則鳴,不平則爭,不平則興風作浪、無事生非。為什麼會這樣呢?說到底,還是人性多欲,苦不知足。沒有慾望,何來爭競與不平?不過,對於這人世間的險惡,作者早已心知肚明,寵辱不驚了。
公元805年,劉禹錫參加永貞改革失敗,此後屢受小人誣陷,權貴打擊,曾兩次被放逐,棄置巴山楚水達二十三年之久。對於這段痛苦的遭遇,作者曾在《酬樂天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不無感慨地說:“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正是這段經歷,使作者深感世路艱難,人心兇險,故而發出了“長恨人心不如水”的憤激之言。
作者期望人心能夠像水一樣,平靜無波。但是,在這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紅塵俗世中,誰又能夠真正做到心平如水呢?
我向來不主張放棄對於物質利益和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在我看來,一切促使人向上的東西,在本質上都是善的。因此,對於人心如水這個問題,我就很矛盾。如果人人都達到了人心如水的境界,像聖賢一樣,那這個社會還有什麼意思呢?因此,從根本上說,我是反對人心如水的;但從生存智慧上說,我又是主張人心如水的。我之所以主張人心如水,乃是希望人們透過效法水的智慧來調整自己的心態,改進處世的策略,從而減少與現實的摩擦,更快地、更少阻礙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那麼,水的智慧究竟有哪些呢?我認為,水的智慧主要有三:一是平,二是韌,三是永不停息。這三條,都很厲害。學好了,終生受益無窮。
《老子》五千言,談到水的有兩章。其第八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對“上善若水”一句,河上公注曰“上善之人,如水之性。”這意思是說,具有最高的善的人,他的德行像水一樣。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總是處在世界上最低的位置,並且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水的謙虛,也是水的偉大。與水的這一特性相對應,老子提出了“心善淵”的命題。淵是沉靜的意思。如何才能使勞碌的心沉靜下來呢?古人說:學問深時意氣平。意思是說,只有充分地認識事物的規律,並加強自身的修養,才能去掉那些橫亙在心中的意氣。意氣沒有了,心也就平了。這是水的第一個特點:平。
。。
人應效法水的智慧(2)
水的第二個特點是:韌。《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在這裡,老子透過對水的特性的觀察,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柔弱能夠戰勝剛強,韌也是一種力量。你看,屋簷下點點滴滴的雨水,經過長年累月的堅持,可以把一塊巨石滴穿。洪水氾濫時,所到之處,淹沒原野,沖毀村莊,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它的肆虐。這就是水的力量。如果我們能夠效法水的韌性,一點一滴地積累自己的力量,那麼,世界上還有什麼事能夠難倒我們呢?
水的第三個特點是:永不停息。《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說:歲月像流水一樣,一刻也不停息。這句話如果我們反過來讀,就是:流水像匆匆向前奔跑的時間一樣,永不停息。毛主席說:“一萬年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