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樣一來,十幾萬人蝟集在山海關、寧遠到錦州一線,糧草供應便是最大的問題。
今天吳三桂被他宣召到行轅來,除了要當面嘉勉一番他兩次往返於錦州運輸糧草的功績外,便是要和他一道商議一下戰事該當如何進行。
如今大軍每日但就糧食一項便消耗巨大,還不算隨軍的數萬匹騾馬駱駝等需要的草料豆料,除了軍兵吃用之外,還有數萬民夫,這些人每天就算只吃糧食也要至少二斤(沒有副食,蛋白質和脂肪類的營養跟不上去,只能在澱粉類上補齊了。)計算下來,每天這十幾萬人便至少要消耗二三千石糧米。
而且為了整個戰略構想,薊遼督師洪承疇更在杏山,塔山,寧遠等地大力屯糧,每處至少有供守軍所需半年,甚至一年之糧草,為的便是要與對面的清軍大打消耗戰。
而所謂松山錦州戰役失敗的原因在於清軍攻克了筆架山,這不過是一個次要原因。筆架山孤懸海中,只因為海運方便,該地作為一箇中轉站罷了。一般糧草一到,都運入附近的城池之內,筆架山本身的糧草,並沒有多少。
最多時筆架山上才多少糧?十二堆!糧草十二堆,能讓十幾萬明軍吃幾天?
如今洪督師每日裡不做別的事,便是與朝中大佬書信往還,文牘來往,為的無非是兩件事,一是兵,二是糧。
“朝中諸公已經答應,將在楊閣部麾下剿賊頗為有力的吳標所部調到遼東前線。這幾日便要從四川啟程出發。這樣一來,這遼東便要有兩個吳將軍了。雙星閃耀,也是一時之佳話。”半是鼓勵,半是激將。洪督師將近日來的軍情新進展向吳三桂做了一個介紹。
吳三桂雖然年輕,但是卻頗有城府,聽了洪承疇此番言語,卻是喜形於色:“聽聞那吳標將軍所部紀律精嚴,全軍善用火器破敵,如今奴賊炮火火器亦頗為犀利,如今有了精善火器之軍到來,乃是我大明之福!”
吳三桂這話,倒也是實話。
洪承疇自從到了遼東前線後,便發現對面的清軍遠非只知道快馬輕刀以走致敵的農民軍可以比擬。
松山守將樊成功的塘報中便如此描述:“達賊多載炮火。將松山25日,26兩日狠攻,勢甚危急,城中拾得打進炮子601餘個,俱重十餘斤。目下南牆所裝紅夷炮四十位,以牛十二隻拉炮一位。”
而為了改變這種敵人火器遠勝於我的不利局面,洪承疇除了在薊州設立火藥局,造槍造炮之外,更是不斷的上奏朝廷,要求朝廷供銃供炮。但是,他向工部請發二號、三號大炮各五十位。鳥銃一萬杆的公文上去多日,但是工部卻只發下滅虜炮五十位,鳥銃二千杆。
這與實地需求相去甚遠。
“大人,不是上奏朝廷,準備檄調南粵軍所部勁旅前來遼東破賊?”對於遠在嶺南、福建的南粵軍,出身關寧軍系統的吳三桂感情頗為複雜。
一來。對那支戰鬥力強悍之極的軍隊從內心欽佩,頗為神往,願意與這樣的強者為伍。二來,卻對南粵軍心中厭惡之極。原因嘛!不外乎便是當日數千關寧軍被俘官兵被南粵軍殺了一個乾乾淨淨的。就連出自舅父門下的援剿總兵祖寬也被李守漢軍前正法。而且這廝還大言不慚的接受了朝廷寧遠伯的封爵,這可是封爵位啊!在如今的大明朝。武將頭上有什麼右都督、左都督,官居極品,都相對容易,然而想封伯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