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再象小時候亂喊爹爹,而是稱呼叔父大人。
一聲叔父讓趙匡義感到古怪,宋九解釋道:“她就是當年陛下讓臣收容的那個女孩張北圓。”
“張北圓,哈哈,好名字,圓了,”趙匡義大笑道。然後感慨:“時光真快啊,沒想到如今你也長大成人,並且成親了。”
然後又古怪地看著張北圓的丈夫。
小姑娘長大成人,潘憐兒替她找夫君,不過宋家開放,讓張北圓自己挑選。沒想到她在書院挑了一個學子,當時宋九還沒有離開京城,便讓青衣查了一下此人的底細。
乃是京城人氏,叫蘇勳,家中條件一般,乃是書院搬到河洲招收的第一批學子,後來因成績好被留於高班進修,然後朱洞在潭州建立嶽麓書院時,請求書院調撥一批學子過去。他也隨這批學子去了潭州,在哪裡教了兩年書後,才返回京城。
人比較忠厚,肯吃苦,學問也不錯。
但讓張北圓看中他的與性格學問無關,而是長相,蘇勳長相與宋九很相像,塊頭同樣很大。
實際張北圓這種心理就是一種戀父情結。
宋九不大好說出來的,而且他與張家兩個孩子關係很古怪,說父親不象,特別他比張望北大不了多少歲,說兄長更不可能,張北圓那一口一個爹爹喊著他長大的。
張望圓看中他的長相象宋九,宋九看的是性格秉性,還不錯,其實以宋九的地位,完全可以替張北圓找一戶更好的親事,然而何必呢?若是官員子弟,三妻六妾的,張北圓未必會幸福。
然後將親事訂下,直到宋九回京,才讓他們成親。
過程趙匡義不知道,不過看著蘇勳長相,趙匡義也明白一點。
他心中在笑,嘴上卻問道:“還有一個男孩呢。”
“他在書院裡苦讀了數載,中學結束,考的成績還好,正好臣當時還未去江州,在家閒賦,於是當時臣問他,有兩種選擇,一是留在書院,在高學進修幾年,再做一個先生,一個是擔任胥吏,可能以後會轉為官員,可能一輩子僅是一個胥吏。但他受祖母影響,提出想要擔任胥吏,對此臣也沒有反對。然後他主動要求朝廷將他派往屬於我朝的河東地區,於是朝廷將他派到絳州擔任一個胥吏。隨著又成了稷山縣主薄。”
若是進士及第,這個升遷速度並不快,但作為書院學子,這個升遷轉正的速度就比較快了,中間有宋九的功勞,但當時河東南部百姓稀少,戰亂不休,也是一個苦差事。
有宋九功勞,也屬於正常的升遷。
“接著臣去了遼東,他調到靈石縣為知縣,似乎政績還可,不久前又調往盂縣擔任知縣。”
這兩縣還屬於河東,一是汾州的中縣,一是太原府的次畿縣。
然而這似乎與宋九也無關,畢竟當時宋九去了遼東。
但說無關也有關,潘美在河東會多少關照一點,其他官員會買宋九的面子,那麼這個官就容易做了,加上河東荒蕪,只要努力,就容易出政績,因此張望北升遷速度一直不慢。
可反過來說,以宋九如今的官員,僅是蔭補,也足以讓張望北擔任一個上縣知縣。
趙匡義聽完後,從腰間解下玉佩對張北圓說道:“張北圓,說來朕與你也有一些緣份,這塊玉佩朕就當被你婚禮賀禮吧。”
“謝過陛下,臣妾時常聽叔父說過,若無陛下,當年叔父還未必願意收留我一家人呢。”張北圓高興地說道。張北圓不傻,小姑娘自小在宋家長大,見多識廣,小小拍了一下趙匡義的馬屁,拍得趙匡義大樂。
這是一段小插曲,趙匡義又看著宋九說道:“宋卿,你宅第太偏了。”
宮城南東兩邊是商業區,不適宜做府邸,北面是內宮,也不適宜。一般官員多選擇在皇城西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