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制度,用霸王之道,丈夫當自強!
然後,劉徹就將劉病已,送去了上林苑裡的學苑。
與諸戰爭遺孤、忠臣後代,一起上學。
甚至,為了避免讓人知道,這是皇子。
劉徹還將劉去病的名字都改了,讓他化名範文,入讀了一個普通的班級。
每個月,才能准許他回宮一次。
皇長子忽然從宮中消失,很多人都很意外。
除了少數的近臣之外,幾乎無人知曉,皇長子究竟去了哪裡。
大家只知道,天子似乎讓皇長子去了民間。
老劉家的腦洞,再次讓人震撼不已。
而更可怕的是,天子似乎打算,將這個舉措變成制度。
皇子啟蒙年齡一到,皆出宮。
一時間,很多大臣都無法理解也非常擔憂。
皇子,那可是天潢貴胄,生下來就是至少一個諸侯王命格的。
就這麼丟去民間?
皇帝您不著急不害怕?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哪怕是皇子,夭折率也是驚人的。
萬一磕著碰著了?怎麼辦?
但劉徹依然我行我素。
在他看來,把皇子養在宮裡,才會讓他夭折!
外出鍛鍊,有了體魄,才能更好的抵禦疾病。
當然了,劉徹也偶爾會抽空,去到上林苑裡,悄悄的關注和觀察劉病已。
出乎劉徹意料的是,劉病已似乎很適應學苑裡的生活。
他雖然才四歲,也不怎麼懂事,更是調皮無比。
但學苑裡的小夥伴,是那麼的多。
他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覺。
除了稍微有些嬌氣外,別的毛病,倒是沒有。
這無疑,給劉氏的教育,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不將皇子養在宮裡,而是放出去,這對培養一個合格的繼承人,至關重要。
最少,不會到最後遇到跟宣帝一樣的尷尬:都是逗逼和渣渣,想選都沒得選!
倒是義偌,在這個過程裡,表現出了讓劉徹都驚訝的穩重和大度。
她沒有像劉徹預料中的那樣,一哭二鬧三上吊,整天纏著要兒子。
反倒是非常鼓勵和支援劉病已出宮上學。
劉病已每次回宮,她都會鼓勵和安慰自己的兒子,讓他堅強和勇敢。
這讓劉徹悄悄的給義偌點了個贊。
進入九月,天氣漸漸轉涼。
幾乎是一夜之間,長安城就出現了凍霜。
這昭示出,今年的氣溫,會比往年更冷。
“陛下,這是雲中郡的報告……”義縱拿著一疊雲中郡發回來的氣溫報告,道:“雲中郡,已經寒霜如雪,據估計,塞外應該下雪了!”
劉徹拿過來,看了看。
墨家在去年,發明了原始的溫度計。
那是墨家在燒製玻璃過程中的副產品。
雖然,現在墨家依舊沒有弄出真正意義上的玻璃,但他們在琉璃的純化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
於是,劉徹只是稍稍提醒了他們一下。
他們就製造出了用水銀來記錄溫度變化的原始溫度計。
當然,中國人發明的溫度計,肯定不會用西方的溫度計量方式——度。
墨家將溫度計的單位溫度,稱為‘刻’,大概是因為他們在溫度計上用鋒利的刀子,刻下用來標識溫度變化的等長的緣故。
劉徹看過那種溫度計。
很簡單的設計。
大概就是一個相對透明的琉璃管子裡,灌注了水銀。
當外界氣溫下降或者升高時,受到熱脹冷縮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