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睿稍微一思忖,就搖搖頭,“這些裝甲部隊的油料消耗比卡車大。我覺得在當時的條件下,現在的裝甲部隊對咱們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幫助。軍事裝備並不是越複雜越好。”
“當時的條件……,現在的裝甲部隊……”馬曉明重複了他認為的兩個要點,然後饒有興趣的問道:“那什麼時候能夠生產出在當時的條件下也能對我們有特別幫助的裝備?”
祁睿爽快的答道:“以現在的技術水平看,怎麼也得七八年才行。”
這個回答讓馬曉明一時無言以對,過了十好幾秒,他忍不住嘆道:“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以後窮國能不能打得起仗。”
祁睿冷哼一聲,“窮國頂多是沒能力對外發動戰爭,遭到外敵入侵的時候,他們在本國國內有什麼打不起仗的。當年咱們也就是在地廣人稀的美國遠西和美國中西部以多打少。討論了可能遇到的損失後,咱們也沒敢殺進美國東北的龍興之地。”
即便遭到了祁睿的嘲笑,馬曉明倒也沒有生氣。這自然是因為他本人的休養到了這個水準,對於舊日戰爭的回憶同樣沖淡了對祁睿嘲諷的不快。因為在那個時候,整個北美戰區會議上都滿溢著失望,馬曉明還能清楚的回憶起那次會議的細節。
在紐約,在新奧爾良。在美國東海岸各州,上千萬美國佬在恐懼的驅使下對光復軍發動了一輪輪的襲擊。幾個月間,光復軍每個月受傷人員和戰死人員總數暴增到十萬,戰區司令部和前線司令部全都蒙了。在強烈的恐懼下,甚至有人提出是不是讓光復軍也加入三光掃蕩。
“現代民族國家都是工業國或者半工業國,這些國家都有能力進行國土防禦戰。所以我支援和平政策,北美戰爭是一場湊齊了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戰爭,不存在重現的可能。”祁睿的聲音裡面有真正的情緒,北美戰爭結束了十幾年,然而祁睿回頭再看,才發覺他曾經以為理解了這場戰爭,實際上沒有。
從頭到尾參加了北美戰爭的馬曉明長長嘆口氣,“我聽好些人說過,也看過資料。陛下在北美戰爭前說,無論戰爭是贏是輸,這都是他能發動的最後一場戰爭。現在我終於能明白,陛下真的是個明白人。和他一比,我們都是糊塗蛋。”
祁睿冷笑一聲,“呵呵!我們只是當時糊塗,不少人到現在還糊塗著呢。我聽說有人覺得我們建立起裝甲兵,現在就有了再發動一場戰爭的能力了。這是真的麼?”
“放心,我還在軍委呢。”馬曉明的聲音裡面透出些冷酷的味道。
對於這樣言簡意賅的回答,祁睿也沒有繼續問下去。馬曉明是中央軍委委員,祁睿也是。等到那幫六十歲的委員們開始退下去,祁睿就有可能成為執掌軍政的副主席。除非有人撤換祁睿,祁睿有信心把和平政策延續下去。
然而軍人畢竟是軍人,兩位堅持民朝和平政策的軍人話題一變,立刻就露出了軍人的另外一面。中央軍委最終決定向匈牙利提供三個裝甲軍共十萬人的裝甲車輛,六個摩托化軍共二十萬人的裝甲裝備。這三十萬正規軍的輕重武器全部由民朝提供,另外還有二十萬步兵的輕武器也由民朝一併提供。之前匈牙利的各種武器則交給匈牙利地方民兵部隊,光復軍不管匈牙利如何武裝這部分民兵。
“軍委真的認為俄國會進攻匈牙利麼?”祁睿對此很是感興趣。
馬曉明高興的答道:“奧地利已經正式宣佈解散奧匈帝國,重建德意志邦聯。德意志對於非德意志人口毫無興趣。所以派人與俄國談判,放棄爭奪巴爾幹地區。德國和奧地利要求俄國保證不會對奧匈帝國進行威脅。到了這個地步之後,你覺得俄國會停手麼?”
祁睿倒是沒有如此樂觀,他微微皺著眉頭問:“法國與英國會允許俄國在黑海擴張麼?德國與奧地利也許無所謂,法國應該有各種手段來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