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頂多受到一些啟發,煉器之法到底還是無法掌握。
此戰過後,通天教的人再沒有來過,峨嵋派加強了對藜龍山的巡視,有仙道界第一大門派正式出面,秋垣縣地境重歸於平靜。
陶勳全心全力治理秋垣縣,利用景祥商行陸續投入數十萬兩銀子,大力興建鄉村基礎設施,為每個鄉村修建起寬敞的道路,每個鄉村都建起學堂實行三年免費啟蒙;透過景祥商行引入各種珍奇的水果、藥材教給農民種植,商行負責收購轉售;商行開辦的技校為全縣培養出上數以千計的能工巧匠。
商行培養出來的學徒學成回到家鄉後,仿照商行的模式開辦工坊,短短時間內全縣各種各樣的工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生產出各式各樣精巧的生產工具,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工藝,製造出無數質量上佳的生活用具、飾物等百貨物品,迅速佔領全省市場,甚至連京城和江南富庶之地也慕名前來訂貨。隨著工坊的興起對工人的需要量增加,鄰近省、府、縣不少人到秋垣討生活,人和物的集中使得秋垣縣呈現出越來越繁華的景象。
景祥商行的玉器生意在古述等人的經營之下越做越大,名聲之響亮直追國中頂尖的老字號,每年收項達二、三十萬兩白銀之巨。
陶勳在施政中著力糾正土地過度集中的弊端,用各種辦法漸漸蠶食大戶農田,然後用極優惠的條件轉讓給無地和少地農民,這個社會不患貧而患不均,土地始終是民間安定的重要因素。
之後,他不辭辛勞奔波萬里,四處選購優良稻種帶回秋垣推廣種植,暗中施展法術保持秋垣縣境內風調雨順蟲病不生,於是數年之間秋垣糧食產量節節攀升,平均翻了一番多。
衙役隊伍經過王遠江、袁道宗和歐野明重手治理後面貌一新,衙門的一些陋規常例被取消,作為補償陶勳大大提高了衙門吏役的待遇,百姓和一干吏役皆大歡喜。
他還花費巨資在縣城興建許多公益設施,到處都是新建的建築,擴建的城區不到兩年就被填滿,城內每天都百商雲集,水陸交通不絕,繁華富庶程度堪比江南。
陶勳的施政大大地觸動當地士紳的利益,因而常常被人告到省、府衙門,不過巡撫大人對他格外照顧,他手裡有錢又捨得打點各級上官,特別是他的岳父丁崇升任大理寺丞,*隱然將他當作自己人,有這樣的背景和靠山,本省官員對他的態度有所轉變,變得客氣許多。
經過三年治理,秋垣縣大治,民豐物阜,百姓富庶,縣衙稅收劇增,治安案件劇降,縣裡流民紛紛入籍,縣外流民紛紛歸附,人口數量增加了兩成多。
第一章 淚別秋垣(上)
按朝廷的制度,知縣任期為三年,三年任滿後考滿優異的可以升遷,然而實際執行中並不一定如此,立國以來第一次便能如期升遷的州縣長官是少之又少的,總要再到其它州縣再去做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可以升官,朝廷公卿重臣亦沒有一個從州縣官起家的,這幾乎成為一個定律。
陶勳第一任任滿後因為考績出色,居然順利升遷了,此為本朝官場近十數年來僅有。
朝廷對官員有一套相當完備的考核和考察制度。各州縣長官自己被知府考察,而他們也對自己下屬的佐雜官進行考察,每月州縣長官將對下屬佐雜官的考察情況上報知府,知府則按季將對所屬州縣長官的考察情況上報到省布政使,省布政使司每年匯總本省所有在職官員的考察材料。每隔三年省巡撫會同巡按御史一起,對本省所有官員三年來的情況進行總甄別。
考察的標準是“八法”: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軟、不謹、貪、酷。“年老”是指年事已高,不適合擔任州縣長官;“有疾”也是指身體狀況不適合再擔任州縣長官;“浮躁”指性情不定、性急暴躁;“才力不及”是指處理政務經常出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