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遺耕地,乏人耕種,恐有荒蕪之慮;劃分份地,而不平均糧石,則劃分無標準,負擔難公道,而國民兵所得,偏枯不平,國家徵實,亦感困難。是三者,連線實施,相生相成,故用彌彰。”
兵農合一的實施辦法也較抗戰時期有所變化。一、編組:兵農互助小組由3人改為6人,1人當常備兵,5人領種份地當國民兵。除兵農互助小組以外,又有兵礦、兵工、兵商、兵藝、兵運、兵磨、兵林、兵牧等互助小組。常備兵從18歲到22歲壯丁中抽拔。國民兵每人出優待糧3石,棉花5斤,共糧15石,棉花25斤,以糧6石6鬥、棉花15斤給常備兵,以糧8石4鬥、棉花10斤,優待常備兵家屬。在營士兵不發餉,在廠工人不發工資。平時常備兵在營服役1年,轉入工廠工作2年,戰時仍為在營服役3年。國民兵一律按年齡、地區分別編隊,加以軍事訓練和管理。二、份地:每份地按各地肥瘠不同情形,以足夠兩個人耕種為標準。此項土地,是公家出租金,向地主租回,分配給國民兵。其租金是以地主向來對國家納賦額為標準,土地所有權不變,使用權歸國家。每份地純收益20石改為能養8口人為計算標準。糧食份地以外,又增加果樹份地、蘆葦份地、柳條份地,都按夠兩個農工培植為劃分標準。國民兵領得的份地,私自轉租或調換,都要奪田。三、均糧:按土地正產量,評定土地等級,並參照《土地法》地租不得超過正產量的規定,作為領份地人一切負擔之標準,擬定各等地糧石累進標準表,作為均糧尺度,以定各等級地糧額。
閻錫山提出“兵農合一”的初衷,只不過是為了解決當時存在的兵源缺乏和糧食困難問題;然而後來經過他的弘揚,竟成為他得意的學說“成果”和用來統治人民的一種主要的政治制度,加以強力推行。
為了強推“兵農合一”制度,抗戰勝利後,閻錫山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下達指示和進行演說,拼命地鼓吹“兵農合一”理論。說什麼“這種制度,即是使兵農合一,耕戰合一,勞享合一,收負合一的一種最合理的革命制度。”“兵農合一制度,可使人人有工作,人人有生活;以工作保障生活,以生活管理行為,社會無爭訟之民,可以不需刑法,能達成社會之理想。”“兵農合一是人類幸福的聚寶盆,無論哪一個人也能得到好處。”
閻錫山說實行“兵農合一”有“七好和四沒有”。七好是:第一,當常備兵能夠得到優待糧棉,安定了家庭的生活;第二,領地種的人只要好好地種,份地永遠給他種,是有了夠兩個人種,剔不了的一份大家產;第三,均定糧銀,做到負擔公道;第四,兒孫越多,領的地越多,就把光景積大了;第五,不好好種地的,就實行奪田,不怕子弟學壞;第六,人人勞動,人人生產,老弱殘廢實行工作救護,食糧救濟,做到生活平等;第七,教育機會均等,專門大學是公費升學,人人的兒子有升專門大學的機會。四沒有是:沒有窮人,沒壞人,沒愚人,沒閒人。 閻還說什麼“兵農合一之實施,已做到打仗人多,種地人多,並將國防問題與土地問題,併為一談而處理,社會革命與民族革命,熔為一爐而解決。”“對內消除階級鬥爭於無形,對外防止國際侵略於未然。”適情合理的達到禮運所云:“‘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 。 想看書來
二、鞏固統治(7)
在閻錫山的筆下,兵農合一成為分配上的唯一真理;成為包治社會百病的“良方”;兵農合一制度下的社會成為最美好的社會制度,是人間“天堂”,世上“樂園”。閻錫山說:“就真理說,一件事只有一個真理,所以說真理為唯一的,就分配上說,必須勞享合一,才是唯一真理。” 他說他的“兵農合一”貫徹了“勞享合一”的原則,於是便是“唯一”的“真理”了。它超過了一切學說,其中包括他提出的“物產證券”學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