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過頗為激烈的罵戰。
鄭震鐸願意加入,沈燕冰則拒絕了。
在北平的新月社和現代評論派極力支援林子軒,徐至摩和聞易多都在其中。
在女作家方面,林子軒邀請了剛剛從英國回國的冰欣和中國第一位女教授陳衡浙。
在新文學的作家群體中,冰欣成名較早,在1919年便開始發表文章。
不過陳衡浙更厲害。
1917年,她在美國用白話文創作了第一篇小說《一日》,反映了美國女子大學新生在一天中的生活,發表在《留美學生季報》上。
不少評論家認為這是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比魯訊1918年發表的《狂人日記》還要早。
當然,她的小說在意義上沒辦法和《狂人日記》相比。
所以,中國文學評論界還是把魯訊的《狂人日記》當作中國的第一篇白話小說。
陳衡浙的才華不僅在小說上,更在學術上,她寫過《文藝復興史》和《西洋史》等著作。
1943年,她見到了後來的周總理。
周總理非常恭敬和熱情的說:陳先生,我是你的學生,聽過你的課,讀過你的書。
可見她在中國學術界的影響力。
偌大的中國文壇,想要湊出20個著名作家實在是太容易了,就算有人拒絕,也能找到替補,有好多人都想要加入。
林子軒做出說明,這只是第一批。
等到國際筆會認可了中國筆會中心,還會招收更多會員,大家都有機會。
接下來的工作是整理這二十人的個人資料和作品,翻譯成英文交給國際筆會稽核,透過之後會在下一次國際筆會的大會上進行投票表決。
林子軒覺得問題不大。
國際筆會應該是想擴大自身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否則不會邀請他加入。
這些瑣事不需要林子軒親自做,手下的人會準備好一切,他要考慮的是要不要在中國設立一個文學獎項,每年搞一次文學作品的評選。
就像是後世的魯訊文學獎和矛盾文學獎一樣。(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火了一把
對於文學獎,林子軒想了想,若是叫做林子軒文學獎,會不會太囂張。
還是算了,無論是諾貝爾文學獎還是魯訊文學獎都是這些人過世後成立的獎項。
你還好好的活著就這麼做,難免會被認為是沽名釣譽。
林子軒不想落人口實,但也不想就這麼放棄為中國文學界第一個獎項起名的權利。
他準備叫做“永珍文學獎”,寓意文學創作沒有極限,包羅永珍的意思。
文學獎的獎金由永珍書局贊助,同時也能宣傳永珍書局,一舉多得的事情。
暫時分為小說獎、詩歌獎和其他類的獎項,每個獎項評選出三名獲獎者,還要設立一個年度最高獎和新人獎。
第一名獎金二萬元,第二名獎金一萬元,第三名則是五千元。
有了獎金可以極大的激發作家的創作熱情,讓更多新人作家參與其中,改善他們的寫作環境,讓有才華的新人作家儘快的出頭。
比如像蕭虹這樣經歷坎坷的作家,只要獲獎,就能得到一筆不菲的獎金,改善生活。
為了評選的公平性,獎項的評選由中國筆會中心負責,每年一次。
筆會中心會選出十名評委對一年來出版的文學作品進行甄選,採取不記名投票。
林子軒想把這個獎項辦的相對正規一些,儘量以文學作品的質量評定,減少人情票。
在中國社會,講究人情關係。在評獎上往往會有所傾向,所以總是被質疑。
當然。就算是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