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這是袁紹為自己反叛正名。今天子登基不過三四月,諸事未定,一旦袁紹攻破洛陽城,立時可將這次叛亂定性為聚義正朔,效仿齊桓晉文兩立周天子。”齊桓晉文,即,齊桓公、晉文公。
“大周衰,遷京以避難,而後乃有春秋戰國,天下諸侯爭霸。今諸侯蜂起,心中未嘗不曾奢望,大漢至此衰弱後,天下將再現春秋紛亂局面。於關東諸侯來講,進可立天下,封侯揚名傳世;退可自居一方,稱公稱王,效仿春秋諸侯。”
“袁紹起事之名義,復立天子為主,援救三公為輔。且三公信不曾外傳,必是橋瑁詐作。巾布不包火炭,三公信之事,天下一時雖不信主公所言,但時日已久,狡詐之事必自洩。”
“故,主公若欲斬斷袁紹根基,只需破除‘復立天子’之名義。今天子雖然年幼,然通曉宮事權術,頗知利害得失。主公只需令天子知一旦袁紹入京後局面,天子定會默許主公誅殺弘農王,不復再有後患。”
“先帝只有兩子一女。弘農王被誅,天下正朔唯有今天子。袁紹‘復立少帝’計策亦不能再行施。計策不能行,關東叛賊便缺少共同進取利益,雖可聯盟一時,然不消半年鏖戰,必將四散離去。”
這幾日,李儒日夜分析袁紹反叛、數州響應局面,心中計劃慢慢成型,是以董卓稍稍隨口相問,李儒便能抽絲剝繭,將袁紹優勢劣勢,近期長遠計劃,一一向董卓道來。
聽完李儒的分析後,董卓仰頭望向北方天空,良久,吐出一個字:“可!”
……
初平元年二月癸酉,初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鴆殺弘農王劉辯,絕袁紹廢立之念。
………【第二十一章 按兵不動】………
董卓入主洛陽,先是派李儒、董旻接手了何進部將吳匡、張漳等人的兵權,攻伐何苗,並收何苗兵權。在袁氏忘乎所以的情況下,成功接手洛陽京畿要政。又順利的藉助丁原勢力阻截了皇甫岑南下的步伐,皆李肅勸說呂布歸降之際,斬殺丁原這個大患,在洛陽坐擁十萬兵權。本是意氣奮發之時。
卻在這種情況下頻頻出怪招。
先是對士人採取重用、外放、平反等一系列拉攏之策,到後來甚至說是在縱容這些士人玩弄權術,以至玩火自焚,責令何太后遷居永安宮,啟用士人。卻沒有想到這些士人根本沒有心思同董卓合作意圖,反而誣陷董卓燒殺搶掠,奸&;淫後宮等等。山東各地太守、刺史、州牧先後揭竿而起,總共有十幾甄諸侯。這般情況下,董卓參照李儒建議,走出了最錯的一步棋,鳩殺廢帝弘農王劉辨。直接引起山東諸侯強烈的反擊。
就連朝內朝外都是一片反對之音。
在這種陰雲密佈的前提下,董卓收到了另一個慘痛欲絕的訊息,皇甫嵩勃然大怒,拒婚,而李肅逃竄而回。一件婚事放在平常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便是丟臉面而已。可眼下,這種緊要時刻,發生這樣的事情,董卓即便是在蠢,也清楚想要拉攏安定皇甫一門是不可能了。關西有皇甫嵩,山東有十幾路諸侯,朝內還有許多蠢蠢欲動的老臣子暗中竄連,本是十拿九穩的局面一下變成四面楚歌。
其實只怪董卓一步走錯。
身在關西的皇甫嵩很知輕重。當適時世人常言,能夠正漢世朝政之人,唯有皇甫嵩與董卓兩人爾。皇甫嵩也不想此時逼迫董卓,更何況董卓行事還沒有倒行逆施的地步,可是廢帝弘農王一死,諸事暴露……
當即身在長安關西之將,先後求見皇甫嵩,言及皇甫嵩出來主政。
其中由屬閻忠、蓋勳為最。
可皇甫嵩卻留下一封書信,言明此事,眾人才悻悻作罷。
“大漢陷入衰世漩渦數十年矣,賴諸公豪傑傾心扶持,方能勉強支撐。何進、閹逆雙雙敗亡之前,關西不少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