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於洪錦的告辭離開,趙俊臣並沒有任何挽留的意思。
等到洪錦離開房間之後,趙俊臣滿是沉思之色,似乎是專注于思考自己與洪錦的剛才那場談話,並沒有主動理會太子朱和堉,頗有些刻意怠慢之嫌疑。
但實際上,趙俊臣的眼角餘光,一直都在暗暗打量著太子朱和堉的神情變化。
說起來,趙俊臣已經有很長時間未能與朱和堉單獨交談了。
而這段時間以來,朱和堉的境遇變化極大,不僅是屢屢遭受德慶皇帝的冷待,廟堂地位也是日益邊緣化,儲君之位隨時都有廢黜之危,曾經的追隨者們則是紛紛另尋新主,百官們背後的冷言冷語、以及暗含幸災樂禍的眼神,讓他頗是嚐到了一些世情冷暖。
經過了這些挫折之後,朱和堉的性情必然會發生了某些變化。
人們經歷了重大打擊之後,無非是會發生兩種變化,或是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環境與他人,愈發的敏感易怒、怨天尤人;又或是反思自身、心理重建,變得更加成熟與理智。
這兩種變化之中,前者很輕鬆,所以也很普遍,卻只會讓人原地踏步,後者很痛苦,所以也很罕見,卻可以讓人得到真正的成長。
此時,趙俊臣刻意表現出了一些怠慢之意,就是為了試探太子朱和堉的性情究竟發生了何種變化!
針對朱和堉的不同反應,趙俊臣也會採取不同的策略。
事實上,等到洪錦離開了趙府正堂之後,太子朱和堉的態度變化頗是有趣,也頗是引人深思。
洪錦剛才還留在房間的時候,朱和堉一直都是臉色僵硬、難掩尷尬,就好像他依然還是一個城府淺薄之輩,並不善於隱藏自己的情緒與想法——這也是所有人對於太子朱和堉的固有印象。
然而,等到洪錦離開房間之後,朱和堉卻是須臾間就調整了自己的神態,不僅是表情變得從容,眼神也是異常平靜,完全不見此前的僵硬與尷尬,就好像他拜訪趙俊臣乃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很顯然,剛才不僅僅是趙俊臣與洪錦二人戴著面具,太子朱和堉也同樣戴著面具,他偽裝成一副依然不夠成熟的樣子,藉此來麻痺錦衣衛指揮使洪錦——以及洪錦背後的德慶皇帝!
只不過,朱和堉為何要這樣做?
按理說,朱和堉的儲君之位早已是岌岌可危、搖搖欲墜,這個時候朱和堉最是應該竭盡全力、不放過任何機會的向德慶皇帝證明自己的成長與成熟才對,但朱和堉又為何要刻意藏拙、隱瞞自己的變化?
與此同時,朱和堉又為何沒有隱瞞趙俊臣?
就在趙俊臣暗暗思索的時候,朱和堉並沒有因為趙俊臣刻意擺出的怠慢態度而出現任何羞惱之態,只是確定了趙俊臣確實是不打算率先開口之後,就用一種帶著懷念的語氣,主動說道:“趙山才趙先生當初還在世的時候,就多次勸我與趙閣臣攜手合作!甚至,直到他病逝之前彌留之際,也是反覆叮囑於我,說是我今後若是遇到了危急之時、萬難之事,一定要試著聯絡趙閣臣、向趙閣臣尋求幫助。”
很顯然,朱和堉的這一番話經過了認真思量。
朱和堉與趙俊臣的過往衝突太多、矛盾太重,短時間內很難是相互信任、也很難是平靜交流。而趙山才則是兩人共同欣賞的人才,也曾極力化解兩人之間的敵對關係,現如今朱和堉率先提及趙山才的事情,顯然是他與趙俊臣之間最合適的開場話題了,不僅是容易贏得趙俊臣的信任,也容易引出後續話題。
趙俊臣的眼神輕閃,表情間似乎也閃過了一絲懷念,態度很是配合的說道:“是啊,每次見到太子殿下,臣也會想起趙山才的種種事蹟,他是一位大才,若不是天妒英才的話,有他的輔佐與手段,太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