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進入中國現代攝影史。
也正是這本圖文書,使我認識了這位中國南方攝影圈裡的“大哥大”。
記得是2005年上半年,我們準備請廣州的一些知名作家動筆,出一套關於改革開放時代紀實性系列叢書。對於這套叢書的策劃,我們提出的要求是不應景不解讀,大歷史大文化,更自由更真實。
一次偶然的機會,《羊城晚報》的資深編輯陳朝旋向我推薦了該報的攝影部主任顏長江。顏長江在涉足攝影圈前已出版過兩本書。他的攝影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穿透力,他的文字輕鬆而凝重,單純而深刻,這些我早有所知。由他來寫這樣的書,當然是我們求之不得的。可惜由於其他原因,長江先生沒有加盟這套叢書的寫作,但他卻向我們鄭重而熱情地推薦了安哥。他對我說:“安哥雖然不是作家,但他出過一本圖文書叫《生活在###時代》。 你們可以先看看!”
讀著《生活在###時代》裡一幅幅照片,我不禁怦然心動。其實,這裡面的許多照片我不止讀過一次,每次讀它總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油然而生,有時激動得難以掩卷。更使我驚訝的是,這裡沒有偉人的決策,驚人的內幕,激烈的交鋒,宏偉的場景,但卻真真切切地見證了那個時代翻天覆地的深刻鉅變。
安哥是一位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會拍出這麼多極為普通而又極具時代意義的照片?他是怎麼想到要拍這些照片的?這些照片究竟是怎麼拍出來的?是時代賦予的機遇還是人生經歷的必然?一位普通的攝影者為什麼會和一個時代聯絡在一起?
於是,我們請安哥給我們講故事,他講的故事雖然零碎而不完整,粗糙而不精緻,有點雞毛蒜皮和囉嗦嘮叨,也並不那麼藝術化和文學化,但正是這種原生態的故事,以其淳樸自然,以其真實生動,以其並非想象的傳奇、情景、細節,深深地吸引了我們打動了我們。
安哥以他那略顯疲憊而仍閃爍著純真的神態,以他那執拗的人本立場和尚未完全褪盡的“貴族”氣質,滔滔不絕地向我們訴說了屬於他自己的悲喜交集的故事,也屬於這個時代的因果相襲的故事。
人生是時代的折射,一個時代的來臨並非偶然。攝影是時間的瞬間,一個瞬間的成功也並非偶然。
是安哥拍出了###時代還是###時代造就了安哥?我想這個答案應該在安哥的半個多世紀的人生經歷中去追尋……
txt小說上傳分享
引子:哥哥不是吹牛皮(1)
“哥哥不是吹牛皮”這話本來是四川小知青擺龍門陣時的口頭禪,他們的原話是“哥哥牛皮不是吹哩”,像是唱歌一樣,“索索哆哆發索拉西——”。想必是在四川的茶館書場裡,說書人話音剛落,半拍之後,驚堂木就會響起,給整個樂句加上一個高音“哆”,和一個完美的休止符。近年來,這句話在不知不覺間也成了我的口頭禪。
不知不覺我今年已經62歲了,我們這一撥是最後一批“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人了。人們都說人越老,對往事記得越清楚。我講的這些“過去的事情”真的不是吹牛皮。不過,在我們雲南西雙版納,“吹牛”的意思也不光是說大話,它還含有北京話“侃大山”的意思。我是搞紀實攝影的,平時就講究一個“真”字。回想當年雖如夢似幻,卻都是真實的經歷。這麼多跌宕起伏的時代際遇,這麼多像坐過山車一樣揪心的人間悲喜劇,咋就都讓咱碰上了呢。
小時候,大人都叫我安哥,讓我覺得特佔便宜。如今,20多歲的新聞、攝影界同行朋友也都叫我安哥,讓年逾花甲的我仍覺得年輕,心裡也很受用。不過,用廣東話說,我這就叫做:“大不透。”常有同行小朋友問我:“安哥這名字真好聽,你怎麼會叫這個名字呢?”我的小名就叫安哥,我的曾用名叫彭安哥。我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