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華知道兒子懦弱,腦子不太精明,便低聲道:“為父當年可曾與你說過雞蛋莫放在一個藍子裡的道理?”
王名振點頭道:“孩兒小時便常聽父親說這道理,但這與父親重新事明有何關係?”
“你糊塗,這天下大半已是大清的,南明小朝。廷不過苟延殘喘而矣。成不了氣候的,你別看這太平軍現在鬧得兇。等滿州人的大軍真的殺過來,他們能擋得住?所以為父不能再歸明,真要歸了明,大清那邊為父就沒了後路!”
“父親若是不肯歸順,那太平軍的周大帥怕是會殺父親。”
“為父已經老邁,活不了幾年了,要殺便殺,怕個什麼。若是為父的死能為你們帶來清廷的福廕,為父就是再死上十次也心甘情願。”
“父親,孩兒怎能眼看父親被賊人所害?父親不是常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嗎?現在太平軍勢大,好漢不吃眼前虧,父親且忍辱偷生,假意答應下來再作打算吧。”
“為父教你的道理怎的就不明白!你要知道,為父和你都是那籃中的雞蛋,若放在一塊萬一籃子掉了那便都碎,放在兩個籃子中,則碎一個還能保一個。現在為父就是那要碎的蛋,只有為父碎了,你們才能安全,明白嗎?你沒有替清廷做過事,也沒作過惡,賊秀才不會牽怒於你。”
“父親真打算如此了,萬一大明能中興呢?”
“若大明真有中興之日,你便投大明,為父身後的名聲還要靠你去補救。”
“孩兒如何補救?”
“無論明、清,編史之人都是讀書人,且又以東林黨人為多,這些人哪個沒做過齷齪事,哪個屁股又幹淨,若清勝,則你不必去做任何事,為父一個忠臣評價跑不了,若明朝真能死灰復燃中興起來,那你就去找修史的那些人,他們知道如何寫老夫的。走,你現在快走!”
說完,“叭”的一聲,王名振的臉上重重捱了王應華一耳光,王應華假裝身子氣得直抖,指著王名振罵道:“滾,你馬上給我滾!”
“父親。。。”
王名振捂著半邊臉,做出無比委屈的樣子。
“孽畜,還不快滾!”
王應華咆哮的聲音傳得老遠,他這是故意讓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兒子沒能勸降他成功。
“老匹夫,六親不認嗎!去,把他給我帶過來,本帥要親自問他!”
一連三撥去勸的人都被擋了回來,連兒子也不能相勸,周士相不能不親自出馬了。
宋襄公統計過,太平軍從增城、順德、番禺擄來的官員和讀書人有好幾百人,這些人可都是太平軍用得著的,現在打下的地盤急需要這些文人去治理,如果王應華堅持不肯歸附自己,對於這幫人的影響肯定很大。所以他無論如何也要說動王應華歸順自己,對這些漢官讀書人也好,對太平軍也好,都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
周士相口口聲稱今後太平軍將一改從前流寇做法,改以建設根據之地以供戰事所需,然在攻打增城、番禺、順德等縣時,太平軍所行的卻仍是流寇手段。
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太平軍大規模搜掠佔領區內的“戰略物資”,並以“自願”為名將青壯大量遷往香山,雖然至始至終,太平軍的主力營頭仍然堅守了“不殺人、不放火”的五條軍紀,但翻牆倒櫃般的掠奪糧食和鹽鐵行為仍使當地百姓蒙受巨大損失。在此過程中不乏有村民自發組織團練反抗太平軍,由此帶來一定程度的傷亡。
二次鹿頭河大戰全殲塔音布部,周士相才稍稍著手改變了一些過激政策,允許不願隨太平軍南遷香山的百姓可以留有一定口糧,對反抗強烈的村子也不再強行攻打,以免百姓無謂傷亡,並且大力宣傳百姓若不隨太平軍南遷則勢必會受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