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動用武力。將其焚燬。
與此同時,阿禮國率領英、美海軍陸戰隊及尚海“義勇隊”共三百八十餘人,沿花園弄西進至跑馬場東界,準備大打出手。
下午三時許,吉爾杭阿送來照復,拒絕清軍兵營移動,外國侵略者即兵分兩路,向跑馬場附近的清軍總兵虎嵩林部、刑部主事劉存厚部等軍營發起攻擊。
美軍一百多人由“普利茅斯”號艦艦長開利指揮,沿跑馬場向左,攻擊清軍正面;英軍二百七十多人由“恩康脫”號艦艦長奧加拉漢率領,攻擊清軍側面。
美軍穿過跑馬場,在洋涇浜和泥城浜附近墳墩的掩護下轟擊清軍,因無法渡過泥城浜而折回,與英軍聚合,英軍渡過泥城浜,從側面襲擊清軍。
清軍被迫進行還擊,但在英美軍隊的夾擊下,經過近兩小時的戰鬥,清軍失敗,退至靜安寺附近。
外國侵略者將跑馬場附近的清軍逐出,營房也被焚燬。
此戰,清軍傷亡三百餘人,英、美軍死四人,傷十餘人。
泥城之戰後,滿清被迫與英、美、法領事簽定了《尚海海關征稅規則》和《商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十四款;進一步擴大了租界權力,更加嚴重地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泥城之戰”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個衝突成為各方關係的轉折點,包括小刀會合租界的關係。
租界一方透過這一戰役發現,可以透過不多的武力保護租界,無論是對清軍還是小刀會,都能如此,因此態度日趨強硬。
清軍透過這一戰,知道技不如人,不是列強的對手,對租界的態度愈加軟化,更著力於勾結,以便共同對付小刀會。
泥城之戰的第二天,吳健彰即到英國領事館拜訪,低聲下氣地表示,雙方應該和好而不是對抗,他們的敵人應該是小刀會,清政府願以出讓尚海海關和租界權益為條件,換取列強對他們鎮壓小刀會的支援,得到英美法的贊同。
此後,他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以後雙方的交涉,大多是圍繞如何攻打縣城而進行了。
由於久攻不下,清軍轉而採取了圍困和封鎖的策略,以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
但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得到與縣城近在咫尺的法租界的支援,而法租界也的確配合積極。
清軍與租界商量後,英美法同意在法租界與縣城之間修築界牆,名為自保,實為圍困小刀會,切斷小刀會與外界的聯絡,堵死物質運輸通道。
由於清政府同意法租界在洋涇橋南“永租地基”,並僱人在此強拆民居,為築牆掃清障礙,法租界的態度大變,它首先在靠近縣城北面的地方動工修築界牆,當遭到當地居民抵制和小刀會的反對後,愛棠強硬蠻橫,要求停泊在黃浦江上的法**艦派兵支援。
縣城靠近江邊,一些物資直接從靠岸的船上卸下,運進城內。為堵缺口,清軍命令所有船隻一律不得停岸。
此舉雖然使物資無以從江中輸入,也使法租界外人出行不便,一些在虹口和浦東上班的外僑,本來坐船出入。如此則斷了“出路”。
於是找到愛棠,要他抗議清軍的這一舉措,哪知公董局寧可貼錢補貼,希望他們遵從清軍的指示。
城內無從得到外界接濟,局勢一下子變得嚴峻起來。
愛棠與英美領事協商後,頒佈了三項規定。
其中之一是小刀會不得攜帶武器出入洋涇浜一帶,背棄了法租界以前的“中立”。
不久,法租界就祭出武力的法寶,與小刀會兵戎相見了。
首先是法國艦隊司令辣厄爾正式向小刀會宣戰。
時間不長,法軍用炮轟開城牆。佔領缺口。清軍攻進縣城,與堅守的小刀會展開激戰。
由於小刀會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