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也思考了很多,
但他想的更多的卻是這款飛機獲得國內立項一事的可能性質,上一位面中這款飛機立項是在92年,不過當時國內的K8首飛的時候都在90年,立項和首飛之間也相差不大。
由此而推之,現在K8首飛成功,軍隊前來接觸,要準備立項也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基本也還算是靠譜。
這款飛機提前五年研製出來,楊輝原本還以為沒法創造上輩子的戰績,現在看來一切都是天註定的,完全沒有必要擔心。
飛機的市場問題解決了,但在技術上,楊輝卻一直有所擔心,畢竟這款飛機是教練機,雖然沒有戰鬥機、攻擊機那樣複雜,但也有教練機也有自己的技術難點。
大致的問題談妥之後,楊輝和石屏單獨到一邊,有些事要商量,技術上的問題必須要總師來解答。
“石總師,我們的飛機現在首飛成功也有些時間了,是不是該考慮一下尾旋試飛的問題,這是一款教練機必須要做的專案,我們國內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尾旋試驗裝置更是無從談起。”
尾旋試驗在普通的飛機上沒有太多的需求,直接都是由有經驗的試飛員來做,通俗的講作戰飛機、客機、運輸機做尾旋試驗,只是為了得出資料,編寫飛行手冊,讓飛機的使用方知道這款飛機的飛行包線,儘量避開尾旋。
在這些飛機的試驗中,有經驗的試飛員,可以憑藉自己的嫻熟技術自己改出來,在反尾旋設設上沒有太大的需求,人力就可以做到。
但是到了教練機上完全就是另外的一回事,教練機一切都是以訓練飛行員為主,哪位飛行員幹敢說自己沒有進入過尾旋?特別是戰鬥機飛行員對這些更是家常便飯,這就要求在飛行員早期的訓練中,就有專門的尾旋改出訓練科目。
要專門訓練飛行員做尾旋改出,這就對教練機的研製提出了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頻繁的進出尾旋,還要求可控、可靠,這專案可比其它的試飛專案都要難上太多太多(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九章:從走老路=破冰之旅
對於楊輝提出的關於新教練機的尾旋測試一事,洪都方面也高度重視,石屏對楊輝提出的這問題早就有過多種解決方案,不過最後還是隻留下了一套可行方案。
對於教練機尾旋測試專案,當然還是專業的公司來做比較靠譜,而這裡面最靠譜的當然還是要數義大利馬基公司和洪都走的最近。
“關於我們新飛機的尾旋測試問題,我是準備和義大利馬基公司合作,打算把這次的尾旋測試和我們的強五飛機現代化改進打包一起,馬基公司要拿下我們強五的現代化改進,就必須協助我們完成教練機的尾旋測試。”
強制捆綁合作?這聽起來怎麼這麼熟悉,楊輝仔細一想,這東西不就是上次的麥道和國內的奉天所玩兒的那手嗎,現在洪都居然也學到,若是能成也算是不錯,就是不知道馬基公司到底上不上鉤。
義大利馬基公司的前面提到過,這是義大利航空工業的代表,在歐洲也是比較出名的,甚至到了新世紀的時候,馬基公司還拿下F35的生產。
而在80年代他們定型了一款和K8定位相同的S211教練機,說起來和洪都現在研發的這款教練機也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若是馬基公司願意幫助我們做這些測試,自然是最好,不過馬基公司好像也有一款初中級噴氣式教練機,恐怕要他們協助設計一款能威脅到S211外銷的飛機,恐怕很難。”
楊輝此話一點也不假,這完全是有跡可循的。上一位面的K8也是和義大利合作測試了K8的旋轉天平風洞試驗,但後面的尾旋試驗卻沒有了下文。
原因就是這款飛機的優良效能。已經嚴重威脅到了S211,馬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