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啊!這渦流在原理上是更加和鴨式氣動的渦流相似,如此倒是和邊條翼沒有什麼關係了。但是你這進氣道折線肯定是不可動的設計,這肯定就不能和可動鴨翼的強大作用相媲美,再加上這折線首先是為了保證隱身的需要,所以也並沒有像固定的鴨翼那樣突來,所以我肯定這折線在拉渦流的效果上,應該類似於幻影3C戰鬥機的進氣道外側擾流片。”
沒錯,現在又一次提到了幻影3戰鬥機,這卻是一個讓人尷尬無比的情況,輕四的進氣道流經路線、下單翼設計、甚至是進氣道折線的作用都是和幻影3的擾流片各種相似。
因而這時候若是把輕四的機身中段設計看做是對幻影3的超級隱身魔改,這似乎也還是能夠說的過去,但輕四和幻影3不用的則是在於輕四採用了常規氣動佈局。
由於輕四的定位是需要對外銷售的,而小國使用輕四肯定要執行空優作戰,這是楊輝之前在輕四專案開始的時候,根據F…35一票國外使用者的要求所歸納出來的外銷型輕四硬性指標。
因而在基於各種考慮之下,輕四的機翼倒是直接把F…22的機翼進行縮放之後就裝了上去,甚至連飛機的尾翼都一樣也是直接抄襲F…22,這一點陸總師倒是挺光棍,直接表示F…22的機翼翼形設計在常規氣動佈局中,應該是最適合空戰的隱身設計,本著拿來主義的原則,也直接就用了上去。
而輕四的外傾雙垂尾設計倒是沒有照搬F…22,楊輝一看就知道這是殲18雙垂尾的一種變種方案,垂尾面積也並沒有F…22那麼大,但因為要照顧到飛機的超巡需要,垂尾前緣後掠的角度同樣也不小,整體上來看倒是和上一位面東北那邊的31方案的2。0版機翼設計相似,用在輕四這裡也還算是中規中矩的設計。(未完待續。)
第八百三十一章:原則上沒問題
輕四方案確實屬於一型充分借鑑了國外相關領域的先進經驗之後,堅持以我為主,並且進行了大量自主創新之後的設計。
而且實際上仔細地看看就知道,這裡面確實很有一些洪都的技術傳承在裡面,首先下單翼設計是殲12、L…8兩款飛機都有使用,而對於進氣道從機翼上方經過的設計方案,應該就有些看似頗為奇怪了,甚至還有些離經叛道的感覺,但這種設計對洪都來說卻又算是得心應手。
陸總之所以在輕四的氣動設計中考慮到這些,確實是受到了洪都的經驗傳承影響:“輕四的大致氣動設計就是這樣,飛機的機動性雖然不能算是世界最頂尖的一流行列,但絕對也是中規中矩,同時又因為輕四有非常優秀的隱身能力,首先跨代之間的戰鬥我們肯定是不用擔心,在以後有可能會對上F…22的時候,它同樣也能夠有一戰之力。”
這年頭,同代戰鬥機之間都很難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即便是重型和輕型之間也是如此,因而要說輕四能夠和重四在空戰中有一戰之力也能夠說的過去,但實際上兩者真的對上的時候,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有人傻到用輕型多用途去和重型空優正面空戰。
輕四方案的氣動設計已經全部公開,參與會議的總師們無不是各種低頭沉思,更甚者還有人向陸總師要輕四的氣動測試資料進行多方評估,又或者左右之間交頭接耳的溝通一番,各自私下發表著自己對設計方案的看法。
而楊輝則是在一邊發呆,或者說是在思考著一些問題,輕四使用常規氣動佈局,雖然進氣道外側有氣動擾流裝置來實現拉渦增升,但這終歸還是屬於常規氣動的範疇當中,因而機動性就很是一般,除非還能有什麼牛逼的殺手鐧設計。
單就此時陸總師所公佈的各種情況來看,這飛機的空重已經快達到11噸,而這樣的資料在飛機整機的推重比上肯定是沒法和F…22這種高推重比的重型空優機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