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眼說道:“不過,技藝精湛的陶藝大師能夠把這個小問題控制到就算是在放大鏡之下也幾乎看不到。我覺得徐先生可以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原本心裡不以為然的徐久照聽了心中一震,隨後深思了起來。
確實,以前肉眼看不見瑕疵就是他們的技藝巔峰,可是現如今有了更加先進了手段用來觀看欣賞瓷面交融的釉面,當然會對釉面的要求要更加的精益求精。
如果換做別人聽到這種建議,只會認為對方是找茬。可是換到對鑽研技藝進步,對自我要求到完美地步的徐久照不亞於醍醐灌頂。
徐久照頓時端正了臉上的神色說道:“多謝鄭先生的建議。”
鄭凱龍掀唇笑了一下,他把雙手十指交叉,優雅的放在翹起的膝蓋上:“我並不是故意苛求,而是傳世下來的很多精品即使是在放大鏡下觀看,釉面的融合也是非常完美的。這讓人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技藝的精湛,而這種巧奪天工的技巧是現在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再現了。”
這句話引起了徐久照的共鳴,在他們那個時候御窯廠有一位老窯師,人已經老態龍鍾,卻還是待在御窯廠裡領著薪俸。這全都是因為他有一手出眾的手藝,那就是寫如蠅頭大小般的壽字紋。他能一連寫一萬個壽字紋,寫各種形狀圖案,一個錯漏也不會出!
也不知道這位老人當初是怎樣煉成的這一手絕技,之後的幾個徒弟怎麼練習也達不到他那種境界。
徐久照感嘆,鄭凱龍就跟他就陶藝的技藝討論了起來。鄭凱龍對這些東西非常的瞭解,並且見解很獨特,倆人說著說著就從陶瓷的製造說到了陶瓷的鑑定上。
徐久照很少跟人這樣在古瓷鑑定方面暢談,鄭凱龍懂得非常的多。
不經意間,鄭凱龍說:“一開始我還以為你會專注發展古瓷鑑定,做一個有鑑定執照的古瓷鑑定師。畢竟從鑑定了那件龍游蓮臺三足燻爐的資歷來看,你所具備的知識很專業。”
徐久照沒想到他突然說這個,他說:“鑑定古瓷我只是一個初學者,還稱不上專業。”
鄭凱龍輕笑一聲:“徐先生還真是謙虛,我恍惚聽聞徐久照古瓷鑑定是師從常久常老師吧?”
徐久照挺驚訝:“這您都知道。”
鄭凱龍點頭:“在三足燻爐之後有不少人打探你的訊息,都是從當時現場流傳出來的。”
徐久照想了一下,當時他跟蔣老爺子和鄒老說的時候身邊是有人,說不定是被人聽見了。
就在徐久照回想的時候,鄭凱龍嘆息一聲:“要說常老師這個人也真是可惜了。”
徐久照抬眼:“您曾經見過常院長?”
“在他生前的時候有幸見過幾次。”鄭凱龍凝視著徐久照:“所以得知他後繼有人,我心裡還是為常老師感到高興的,畢竟他在世的時候花了很多的功夫在潛心研究古瓷和推斷鄭州周圍的窯場上。”
從鄭凱龍說到常久之後,徐久照的談性就不那麼高了。畢竟他不是原主,對於常院長他連見都沒有見過。反而是鄭凱龍見過不說,竟然還知道這麼多事情,連常院長生前熱愛的研究都知道的這麼清楚。
徐久照並沒有因為越來越適應現代生活,而忘記自己是借屍還陽的,任何會導致穿幫的破綻都會觸動他的那條警戒線。
徐久照出於謹慎不說話,臉上也維持著一個緬懷的神色,讓鄭凱龍認為他因為想起已經去世的常久而傷心的沉默。
他不說話,鄭凱龍卻不能讓場面冷下去。他用懷念的口吻說了很多他了解的常久,包括他為什麼始終不回北京去,因為他妻子的死而不願意觸景傷懷,所以才留在這個地方做著不相干的職業。
又說當初常久工作能力出色而被提拔,那個時候是多麼的意氣風發,一心撲在事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