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敏覺得自己邪惡了。
於是好奇心上來之後,齊敏反而很期待這次的京城行——反正蘇睿七月要去鳳陽府參加鄉試,等明年二月時就能來京城相會了。
這幾年來,蘇睿一直與齊家來往莫契,早在三年前考中秀才時便向齊敏表達了情意。齊敏當時只有十一、二歲,但是心理上卻是一個成年人,想到與其以後不知要嫁給哪個不認識的人,那還不如就嫁給蘇睿算了,於是便也沒有拒絕他。
只是一來當時齊敏年紀還小,蘇睿也不可能上門提親,二來蘇重德對於兒子的期望很高,並不急著與齊長春這樣一個沒有實缺的舉人結親——蘇睿十五歲中了秀才,雖然當科的舉人不中,但也是很有希望的未來之星。若是一兩科內中了舉人,再活動活動,得個實缺,與別家結親卻不是好?
而且不但如今的樊縣令有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蘇睿,便是這幾年裡一直在蘇家生活的陸佳星,也對蘇睿頗有情意,與蘇睿更有中表之親,蘇重德和劉氏又都憐惜這個失了母親的孩子,便有為難之意。
所以齊敏在蘇家二老眼中,其實是第三人選,只是因為蘇睿意定齊敏,蘇氏夫婦這才暫時不管這件事。
這次聖旨剛下來時,齊長春在京城國子監的侄子齊福(這時他已經是正式的貢生了,那一年拔貢後的朝考他有驚無險地透過了)最先知道,趕緊寫信通知了在盱眙的二叔一家。
齊長春從建文九年到建文十二年,連續兩年參加了會試,都沒有透過,便回到了家中,準備好好栽培兒子齊寶,讓他考取一個功名。
而齊福在國子監裡的貢生做得不錯,雖然沒能進一步考中舉人,但也沒有跟著齊長春回鄉,反正在京城也有馬福奎,能稍為關照一下他,齊長春也就不怎麼太過擔心——齊福那年已經二十二歲,也不用齊長春再照顧他了。
而這年齊福的信送到齊家手上時,蘇睿和齊寶都鳳陽在參加府試和院試,文氏和齊長春縱是有心派人去蘇家提親,蘇睿不在,蘇重德也不會一口答應。
蘇氏夫婦又不敢送信去鳳陽,怕壞了二人的心思,等到三月間放了榜,二人回來後得知這一切,聖旨早已經到了盱眙。
樊縣令把本縣附近所有建文元年出生的女子集結起來,一共有十九人,其中以齊敏的出身最好。雖然皇帝在旨意中不限出身,只要求出生年月,甚至都沒有提婚約和嫁人與否。
按這聖旨中隱含的意思,只要是建文元年出生的女子,哪怕你嫁人了,也得給我送到京城來——只是有些地方官不會這麼做,而朝廷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奪人之妻罷了。
不過總是有些地方官為了迎合上意,不顧民意——比如這盱眙的樊知縣。古代女子十五及笄,也就是嫁人總是在十五歲之後。但是有些地方還是有嫁人很早的,甚至十一、二歲就有嫁人的,或者六七歲就成了人家童養媳的。這次盱眙縣裡所找出的十九位適齡女子,就有一位童養媳,兩位已經有了婚約的。
蘇氏夫婦有心把齊敏嫁給蘇睿,但是樊知縣卻已經來打過了招呼,說是已經按照黃冊上的出生記錄登記成冊,呈送鳳陽府了。
這一下如果再把齊敏嫁掉,那就是擺明了抗旨了。
齊敏倒是沒有什麼太壞的感覺,倒是齊長春和文氏成日裡愁眉苦臉的——鄉下齊福的雙親的齊永春和高氏聽說了此事,倒是來勸過一次。只是高氏實在不會說話,又說到齊敏不是文氏的親生女兒,文氏不必這樣傷心。
文氏當即就變了臉,只是顧及著臉面,沒有發作,只說身子乏了,不再相陪,讓丫環把高氏送了出去。
高氏討了個沒趣,便也就不再來了。
齊永春倒也是有讓齊敏趕緊出嫁的意思——“樊知縣不過是邀上之意,我們只管讓敏兒出嫁,到時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