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有什麼錯呢。
所有的品牌分子對於品牌都有一種欲罷不能的心情。在外資企業擔任高階營銷代表的王峻不無感慨地談到自己的感觸:奢侈背後的潛臺詞是實力和追求,只是追求的程度和方向在發生著變化。起初,對於品質的迷戀讓我們嚐到了“品牌”的好處,接下來“品牌”的製造者們已經不滿足於你只是享受他們所提供的高品質,他們在穩固品質的基礎上,努力地向你推銷一種品位文化,並透過打包的形式提升產品的價值,最終來提升你對品牌的忠誠度,讓你對品牌的依賴成為你的生活方式。當一切成為你的習慣,你便成了真正的品牌分子,自此無法逃遁。
“關於品牌,我們必須要多次面對‘價效比是否合理’這個問題的拷問。如果你最終也無法解決內心深處關於這個問題的糾纏,那麼你不會成為品牌分子。作為品牌分子你應該明白‘貴的不一定是對的,但是對的一定不會便宜。’” 堅持用名牌來寵愛自己的王峻頗有心得:“其實作為品牌分子,你要做的決不是考慮它的價格,而是要衡量它的品質、品質背後的文化以及它所要宣揚的生活方式是否是你所期待的。”
“品牌是難以被量化或者被統一衡量的,所以我更願意用名牌來稱呼它,因為在這樣的稱謂中,我所界定的至少是真正擁有高品質的東西,並不是進了商場專賣店的毫無設計可言的服裝或者是參加了兩季房展會、大把花錢做廣告的所謂明星樓盤。”在律師事務所任職的劉先生有自己的品牌評判標準,所以在品牌族群中,他是比較理智的一份子。
品牌分子對既有的品牌有著良好的認知能力,但是一旦面臨一些新生事物,他們又會有些被動,他們習慣性地將那些打著“品牌”旗幟的產品與高品質乃至他們理想中的生活方式聯絡在一起。比如,當他們面對居住這樣一個複雜的命題,他們既往的經驗便顯得很不可靠。
某“明星樓盤”的擁有者小唐對此頗有感觸:“我以判斷範思哲(Versace)和阿瑪尼(Armani)的方式選擇了現在的樓盤,但是實踐證明我犯了一個原則上的錯誤。我是在假定它是高品質並且還附帶我所期望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購買的房子,但是事實上它是一個‘偽名牌’。而且它並不像我在範思哲和阿瑪尼之間的選擇。儘管我覺得阿瑪尼更適合自己,但是選擇範思哲也會有品質的保證。我現在面對的房地產卻完全不同,所謂的品牌並沒有經過時間和居住感受雙重的驗證。與高品質脫節的品牌與品位無關,根本不應該稱為品牌。”
NONO族的概念最早出自加拿大女作家Naomi Klein的一本書《NO LOGO》(無品牌)。儘管NONO族無視品牌,不迷信品牌,但是並不代表他們抗拒品牌,他們所要傳遞的理念是自信、自我。他們只是對沒有個性說NO,對千人一面的品牌說NO。
對於品牌,NONO族採取的是拿來主義,他們知道哪些是適合自己的,所以從不厭棄誰,也不會過分依賴誰,他們不希望讓任何品牌掩蓋自己的光芒。他們是理智的消費者,置業時他們不會過多地受到概念的蠱惑。NONO族的成員都會對此做出解釋,“不崇尚品牌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關心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我們比較含蓄、低調或者理智,我們知道適合自己的到底是什麼。”
在英國留學的經歷讓王寧成為最早的NONO族成員,“也許是因為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知名品牌,所以反而具備了免疫力吧,另一個原因是我比較難以接受固化的感覺。其實我也要尋找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只不過這種方式不是模仿、照搬而已。我因此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斷地嘗試之後我找到了舒適自然的狀態。”
能夠位於時尚的前端,又能不受誘惑,NONO族的本事多得益於他們的自信。不是為追求而追求,不是為了改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