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認識到真理的真正含義—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賴於醒來的含義的時候,兩種含義的融合會變得更加多彩和緊密,哲學和宗教的基礎也是如此。但為了認識到這一點,你沒必要成為一個哲學家,因為在日常的習語中,其實就蘊含了有關這個觀點可靠性的線索。例如,“認識真理” (waking up to the truth)、“我的眼睛是睜開的”(my eyes were opened)甚至是“醒來聞一聞咖啡”(wake up and *ell the coffee)。假如說,這些習語已經暗示了醒來和真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同義詞的話,那你就不必非得再去古希臘人那裡尋找佐證了。在古希臘人那裡,你將會發現,表達真理的詞彙是“aletheia”,而在英語中,這個詞語的對應詞是“lethargy”(沒有生機)。但是,希臘詞語的表達方式是“a…letheia”而不是“letheia”—這意味著,真理是沒有生機的對立面。而假如你是醒著(waking up)的話,什麼又是沒有生氣(lethargy)的對立面呢?真理就是甩開被褥,保持醒來的狀態,而且從一種確定無疑的意義上來說,當你醒著的時候,你最是你自己,而你也很難“掩耳盜鈴”地裝扮出醒來的樣子。
然而,這一點卻很容易被遺忘掉。並不僅僅是因為當你想要去看到或者聽到真理的時候,你必須要去保持醒來的狀態—這或許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真理本身除了是一種醒來的方式之外,別無其他含義。為什麼事實是這樣的?走近第三位哲學家黑格爾,他將會給我們提供一些思路。
作為19世紀早期的一位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著述出現在康德生活的年代之後不久。他也對耶穌在死亡之後復活這件事十分感興趣,而並不只是因為這件事情證明了他所說的“絕對精神”。根據傳說,耶穌經歷了三個階段:一開始他活著,接著他死去了。而最終—假如這是一個你願意相信的傳說的話—他又再次誕生了。而且,除非他真的曾經再次誕生過—也就是除非他曾經在死後再次醒來過,否則他便不是耶穌,而是一個吹牛的人,他也更不會是救世主,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冒牌貨。耶穌變成救世主,並不僅僅發生在第三個步驟,而是發生在那個有關他的真理被透露、證實並且完成之後。此外,只有在完成第三個步驟的時候,他才能夠變成他自己。假如拋開第三個步驟,或者是拋開之前兩個步驟中的任何一個,他也不能夠變成真正的救世主。因此,這種三個步驟的結構,是他揭露自身真理的關鍵性因素。
或許他是一個非凡的人,但這並不妨礙耶穌是一個有關真理必須遵循這三個步驟法則的普通例子。耶穌成為救世主的最後一個步驟是再次醒來,這是救世主成真的最高潮。事實上,黑格爾著作中的所有邏輯關係都是由這三個部分來組成的,他將其稱之為“辯證法”。真理就像是宇宙的鬧鐘,在一個階段的活動進入停滯後,是它讓世界再次開始感知。根據黑格爾的觀點,歷史的真正軌跡也是按照這樣的道路前進並逐漸展開自身的。首先是古希臘人的階段,那個階段充滿了甜蜜和光明,甚至還包含了真理的萌芽,但它“過於理想化以及缺乏根基”,希臘人認為自己是醒著的但是事實上他們並非如此。接著,歷史進入了羅馬人的階段。這個階段實在是“過於真實和成人化”,也正由於同樣的原因而以失敗告終。這個階段的確非常重要,但它過於缺乏生機,也太過於正統,就像是透過規定了太多的秩序,從而使得世界重新進入了睡眠狀態一樣。最終,德國人的階段到來了。在這個黑格爾幾乎要成為見證者的階段裡,由於混合了希臘人和羅馬人階段中最優秀的部分,所以這一階段超過了前兩個階段中的任何一個。這個階段是歷史的最終呈現,或者說是歷史的復興階段,因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