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環境讓他沒法表達。”[通常會設計兩個不同環境和孩子進行同樣的活動,以便得知孩子在不同環境下的行為表現是否相同。如果有差異,就需進一步探求環境的哪些因素髮生了變化。而這些變化就是導致孩子行為不同的原因。]
“環境到底有什麼問題呢?”李陽已經按捺不住了。
當我結束和“話癆孩子”對話後,他媽媽帶著一臉不解推開我房間的門,雖然她在外面聽不到我和孩子的具體交談,但房間裡傳出的笑聲足以震撼她。 [我們儘可能讓父母看到孩子在其他場合的表現,這樣才能讓父母看到孩子的另一面,才能相信自己孩子的另外一面。]而隨之,我要討論的話題也不再是孩子內向、拿錢的問題,而是這個家庭到底給了孩子怎樣的環境。
“這是一個全職媽媽的家庭。”我回答。
“全職媽媽?這很正常啊,難道是問題的關鍵嗎?”李陽略有失望。
“對,這正是關鍵!全職媽媽放棄了工作,在家照顧家庭和孩子,父親則承擔了家庭主要經濟來源。但在中國目前狀況是,誰掙錢誰就牛,而全職顧家的人似乎就會低一等。”從大家的反應來看,他們對我的觀點大都認同,“問題在於,賺錢養家的一方和全職顧家的另一方都認為相夫教子是件很簡單的事,如果這都弄不好,那就徹底沒有價值了。”
2 一個全職媽媽的故事(2)
“所以,她會覺得有壓力而非常緊張,是嗎?”另一個年輕編導問道。
“對,因為全職媽媽的安全感來自家庭,[個體的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影響了父母對待孩子的心態,也就隨之造成了行為的變化。]孩子是否出色是她的成績單,於是她們會把壓力傳遞給孩子,將孩子的全部行動都鎖定在眼中,生怕出任何差錯。但對孩子來說,家本應該是放鬆的地方,而回家後卻有一種被監視的感受,自己任何一種情緒的表露都會引起強烈的反應,所以他選擇了不表態而沉默。”
“我似乎能理解他媽媽的感受了。可他爸爸呢?為什麼他會老打孩子呢?”
“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家庭中所需承擔的責任,特別是已為人父的男人。而事實上,平日忙到無法顧家的爸爸內心是愧疚的。當他回到家後,希望聽到孩子的好訊息,結果妻子卻總在訴苦和抱怨孩子……這些在他耳中就變成了妻子對他平時不顧家、不管孩子的一種埋怨。對他而言,最直接的‘管教’就是‘打’,這是最簡單的方法。而這其中的‘打’很大部分是打給妻子看的。”
“天哪!這孩子簡直成為了個道具,還肩負著爸媽雙重壓力。”李陽一邊做著記錄,一邊憤憤不平。
“對,這就是孩子不說話的癥結所在。”我還沒有來得及說下去,李陽打斷了我,“那拿錢和這事又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有關係了,他每次都只拿五毛、一毛,能買什麼呢?而且頻率都不高,他只是想透過這方法引起父母注意。一般來說,現在錢包裡多幾毛、少幾毛誰會發現呢?可這媽媽多麼細心啊,你可以想象她平時‘監管感’多強了。”[孩子的行為不會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要結合父母行為來研究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你是說孩子想吸引父母的注意?他媽媽這樣一心撲在他身上,他還覺得不被關心嗎?”李陽一臉狐疑地望著我。[分析孩子行為的第一步是需要問自己: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行為本身,應該是行為背後的原因。]
“關心,什麼是真正的關心?”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這段時間對此思考而帶來的難受、偶爾的憤怒都被再次觸發,“獨生子女的現狀讓父母對他們顯示出強烈的愛和關心。但他們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和在學校表現,有人關心過孩子什麼時候開心、什麼時候難過嗎?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