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吳王烹煮伍子胥,漢朝把彭越剁成肉醬。燒和剁都是同樣的殺法;伍子胥和彭越是同樣的勇敢。伍子胥和彭越不逃避烹煮和剁成肉醬的刑戮,唯獨說尹齊的屍體能回到葬他的地方,不真實的謠言,是沒有驗證的說法。
【原文】
63·37亡新改葬元帝傅後,發其棺,取玉柙印璽,送定陶,以民禮葬之。發棺時,臭憧於天,洛陽丞臨棺,聞臭而死。又改葬定陶共王丁後,火從藏中出,燒殺吏士數百人。夫改葬禮卑,又損奪珍物,二恨怨,故為臭出火,以中傷人。
【註釋】
亡新:王莽新朝滅亡後,後人對它的貶稱。元帝傅後:漢元帝的妃子,漢哀帝的祖母。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掌權,用薄禮改葬傅太后和哀帝母丁後。玉柙(xiá俠):玉製的匣子,印璽(xǐ喜):此指傅後的印。
定陶:古縣名,秦置,在今山東西南部定陶西北,漢成帝徙封其異母兄弟劉康於此。送定陶:哀帝是漢成帝的侄子,因成帝無子,他被推舉為帝。他的父親劉康原封為定陶共王,是傅太后生的。傅太后原來跟著兒子住在定陶,哀帝繼位後,才遷居京城。死後,與元帝合葬。王莽掌權,為了貶低她,挖開她的墓,毀掉隨葬的玉柙印璽,把棺材送回定陶埋葬。
憧(chōng充):通“衝”。
丞:縣丞,縣令的助手。
丁後:定陶共王劉康的妻子,哀帝的母親,哀帝繼位後封她為皇太后。藏(àng葬):指墓穴。
以上事參見《漢書·外戚傳》。
“二”字後當有“後”字。
【譯文】
新朝改葬漢元帝傅後,開啟她的棺材,取出玉柙印璽,送回定陶,用埋葬一般百姓的禮節埋葬她。開啟棺材時,臭氣沖天,洛陽丞靠近棺材,聞了臭氣就死了。又改葬定陶共王丁後,烈火從墓穴中衝去,燒死吏士幾百人。改葬用卑下的禮節,又毀壞奪取珍貴之物,使傅後和丁後怨恨,所以放出臭氣衝出烈火,用來傷害開棺的人。
【原文】
63·38曰:臭聞於天,多藏食物,腐朽猥發,人不能堪毒憤,而未為怪也。火出於藏中者,怪也,非丁後之神也。何以驗之?改葬之恨,孰與掘墓盜財物也?歲凶之時,掘丘墓取衣物者以千萬數,死人必有知,人奪其衣物,倮其屍骸,時不能禁,後亦不能報。此尚微賤,未足以言,秦始皇葬於驪山,二世末,天下盜賊掘其墓,不能出臭為火以殺一人。貴為天子,不能為神,丁、傅婦人,安能為怪?變神非一,發起殊處,見火聞臭,則謂丁、傅之神,誤矣。
【註釋】
倮:同“裸”。
驪(lí離)山:山名。一稱酈山,秦嶺山脈支峰,在陝西臨潼縣東南。因形似驪馬,呈純青色而得名。秦始皇陵在其北麓。
【譯文】
回答說:臭氣沖天,是因為棺材內外食物很多,腐爛後臭氣猛烈發作的緣故,人不能忍受臭氣而窒息,並不是怪事。烈火出於墓穴中,雖然奇怪,但並不是丁後的精神所為。用什麼來證明呢?改葬與掘墓盜竊財物相比,哪樣更讓人痛恨呢?饑荒年頭,挖掘丘墓盜取衣物的人以千萬數,死人一定應當有所知覺,活人奪取他的衣物,裸露他的屍骨,當時既不能禁止,事後也不能報復。這尚且是微賤人的事,不足以說明問題。秦始皇葬在驪山,秦二世末年,天下盜賊挖掘秦始皇的墓,墓中卻不能放出臭氣衝出烈火來殺死一個人。秦始皇貴為天子,不能變成神,丁後、傅後是婦人,怎麼能作怪呢?怪異現象的出現不只一個,又發生在不同的地方,見到烈火聞到臭氣,就說是丁後、傅後的精神所為,這就錯了。
紀妖篇第六四
【題解】
“紀妖”就是考訂怪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