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這位愛好者都很有可能張不了口,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演唱。
當然,愛好者當中肯定有那種跟樂隊第一次合作就能配合得很好的,那麼恭喜他,他的樂感一定是相當出色的。
說回樂隊現場伴奏。
為什麼說普通的演唱愛好者跟著現場樂隊伴奏就無法張口演唱呢?這是因為哪怕是再好的樂隊再完整的配置,跟原版伴奏比起來,內容肯定是會缺少很多的。
一首歌曲在編寫配器製作伴奏的時候,除了俗稱“四大件”的鍵盤、貝司、鼓和電吉他之外,往往還會新增很多其它的東西。比如在間奏的時候加一把竹笛,比如在副歌反覆的時候再加一把失真電吉他掃弦,或者用絃樂群、管絃樂來襯托等等。這些加上去的東西有些是樂隊現場做得出來的,比如絃樂群、竹笛這些,而有些特殊的效果,比如合成音效、特殊音效,是很難現場還原的。
就是能夠做出來的那些,比如絃樂群,在錄音棚裡可以無限軌道疊加,用幾個人製作出幾百人的大編制效果,但是在現場,幾百人的絃樂群是什麼樣的概念?一個城市有沒有那麼多絃樂樂手都是難說得很。就算有,你請得起嗎?
這樣一來,現場樂隊的伴奏跟原版伴奏比起來,總會有那麼一點似是而非,與愛樂者們習慣聽到的伴奏是不同的。死記硬背靠著熟練度來演唱的愛樂者,就不知道該怎麼演唱了。
不過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這個問題不難,絕大部分的愛樂者在熟悉幾次之後,都能夠解決。
但是有些問題就不是那麼好解決的了。
(新人新作,求點選、推薦、收藏!)
第一百十二章 訓練
有過現場樂隊伴奏演唱經歷的愛樂者,往往會發現一件讓他們很難受的事情,那就是速度。一會兒唱得快了,樂隊的伴奏拖到了演唱的後面;一會兒又唱得慢了,樂隊的伴奏趕到了演唱的前面。
當然,大多數出色的樂隊都會跟隨著歌手的速度來走,歌手加快速度他們伴奏的速度也會加快,反之亦然。不過這樣的跟隨也是需要時間的,哪怕很短,也還是有的。
沒有經過訓練的話,歌手與樂隊在演唱速度上的配合很難協調起來,這會讓歌手分心。歌手分心在演唱的速度上面,演唱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伴奏帶就不同。
伴奏帶的速度是固定死的,80就是80,100就是100,這個速度不會前後變化(也是可以做變化的,只是不多)。就算a段和b段的速度不一樣,找到規律也不難,而且找到之後下次也不會再繼續變化。
這當然更容易讓歌手掌握,但是同時也失去了演唱的靈活性。
這一點我們先不討論,以後有機會再說。單說這樣的情況下,唱慣了伴奏帶的愛樂者們,跟著樂隊現場伴奏來演唱,速度上面就很難掌握好。如果能夠做到,那麼又要恭喜了,這位愛樂者的節奏感一定是非常好的。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聽音感覺的不同。
伴奏帶從音響裡面放出來,跟現場樂隊真實樂器的聲音從音響裡面傳出來,這是完全不一樣的,聽感上面的變化有時候會讓一模一樣的伴奏變得完全不同。
形象一點來說明。
聽伴奏帶演唱,即使歌手的周圍全都是音箱,給歌手的感覺仍然是比較扁平的、平面化的聲音。但是現場樂隊的伴奏,那就是被聲音完全包容的立體的感覺。
這就是所謂的“現場感”了。
這一點,在樂器上面體現得特別明顯,尤其是鼓。
順便說一下,伴奏帶裡的鼓,是沒有可能完全再現真鼓的那種音質的。錄音技術哪怕進步到了幾十年後,都沒有辦法完全錄制鼓的所有特性(包括其它樂器都是如此,鼓特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