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我國自古就有中秋賞月的習俗,“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中國探月兩起兩落(1)
從神話到現實,中國老百姓的感情世界受到了兩次觸動。一次是1969年7月,聖潔的廣寒宮裡進去了兩位捷足先登的洋人男士,不僅在宮門上插上了美國國旗,還挖回了一包又一包的月宮之土。另一次是1978年5月,美國總統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代表卡特總統向中國贈送了一塊月岩樣品和一面美國航天員帶上月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那還是1978年5月28日中美建交的前夕,美國派遣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來訪問中國,顧問先生受到了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黨的主席和國家主席華國鋒的接見,作為見面禮,布熱津斯基帶來了卡特總統向中國送上的一份珍貴的禮物—一塊從月球上帶來的石頭,指尖般大小,鑄在一個類似於凸透鏡的有機玻璃盒內,重量僅僅一克;還有一面美國航天員帶上月球的中國國旗,國旗也是小小的。
在美國華盛頓航空航天博物館入口處的大廳內,有一塊月岩切片安放在玻璃下面,旁邊的一塊牌子上寫著:“請摸一摸月亮!”1979年,鄧小平同志訪問美國期間參觀了博物館,他十分好奇地摸了一下這塊月岩。該博物館館長幽默地說:“先生,您摸到月球了!”
當年,“阿波羅”登月航天員帶回月球實物樣品後,美國曾邀請了20幾個國家的700多名科學家開展了樣品分析和研究實驗,並對首度揭開的奧秘進行理論總結。那幾年裡,他們每年都在約翰遜航天中心舉辦一次會議,交流各自的新發現。然而,20世紀70年代正是中國“史無前例”的時代,與國外的交流少而又少,中國科學家沒有機會參與這項世界性的科研課題。那麼,卡特總統送來的這塊月岩的來歷如何??能讀懂它?中央領導問國內科學水平最高並見多識廣的中國科學院:“有?在研究月球?”中科院回答說,全國搞天體岩石的研究人員很少,但有人在搞,他叫歐陽自遠,是地球化學所的,在貴陽呢。美國人沒有提供這塊石頭的“出生證明”,也沒有說明它的身世?歷,好像是故意留下了一個謎。
美國航天員已?到月球上去過6次了,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16號、17號都去過,連同蘇聯月球探測器帶回地球的一共帶回了382千克的月岩和月壤。這是哪一次採集的,採自月球的什麼地點呢?
樣品很快從北京安全地送到了貴陽。拿到樣品,歐陽自遠請來了全國大約近百名各方面研究專家,並制定了詳細的研究計劃。1克樣品雖然很少,但對於做研究來說已?足夠。歐陽自遠想得很周到,來自月球的石頭,應該讓公眾親眼看到。於是,他只取了一半的石頭,拿來研究,另一半,他送到北京天文館,讓大家觀賞。北京天文館把剩下的半克月岩鑲嵌在透明的有機玻璃裡,珍藏了起來。至今,在北京新落成的天文館裡,人們還能清楚地看到當年儲存下來的另外半克月岩的風采。
歐陽自遠列出了詳細的分析鑑定清單,徵集全國的研究力量,看?有本事作哪項工作。當時有十幾家研究所、100多名專家參加了研究,他們先對月岩做了非破壞性測試與研究,最後才做破壞性的測試與研究,包括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化學成分、微量元素、物理性質、產出環境,研究的內容涉及岩石學、礦物學、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碳14中子活化分析、放射化學中子活化分析、質子激發X射線分析、火花源質譜、電子探針及電子能譜測試等,只要當時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