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眼看到多少人皆進了城,正在船上急得莫可奈何,聽到祖父的聲音,精神旺了”,一見到親人就來了精神,這就是愛的力量。在端午節看划船的事,翠翠說“爺爺不去我也不去”,她要陪著爺爺,寸步不離,爺爺去她就去,爺爺不去她也不去,真是與祖父共進退。二老託人向祖父攀親戚,祖父探問她的心事,她心中對大老沒有意思,又不好違背祖父的意志,只好沉默。祖父給人們過渡,翠翠做好晚飯幾次請求祖父回家吃飯,祖父不想讓人站在岸邊呆等,這可急壞了翠翠,她“哭了許久”。祖父死了,翠翠於是大哭起來,人們把祖父入了殮,翠翠“哭了一整天,同時也忙了一整天,到這時已倦極,把頭靠在棺前眯著了。兩長年同馬兵吃了宵夜,喝過兩杯酒,精神還虎虎的,便輪流把喪堂歌唱下去。但只一會兒翠翠已醒了,彷彿夢到什麼,驚醒後明白祖父已死,於是又幽幽的哭起來。”祖父的死,翠翠十分傷心,人們抬棺木動手下肂時,“翠翠啞著喉嚨乾號,伏在棺木上不起身。經馬兵用力把她拉開,方能夠移動棺木,”真可謂情真意切,孝順備至。祖父慈子女孝,二人相依偎命,生活雖然平淡,但人間的一份真情足以感動天地,令現代人羞愧。
我們再看看君臣倫理。在邊地雖然沒有君臣關係,但是仍然有尊卑關係,也就是說,在社會上人們的地位不同,在邊地有富甲一方的船總,有地位高的團總,還有財主、鄉紳,那麼尊卑之間如何交往呢?這就是儒家倫理的禮義,也是前面說過的“庶人倫理”。在邊地,有錢有地位的人並不仗勢欺人,船總異常豪爽,德高望重,他就是其中的代表,船總也成為了小說敘述者對有錢有地位的人的一種理想人格。這裡不存在剝削,也沒有壓迫,雖有尊卑,但又似處處平等,貧富貴賤之間可以通婚,沒有門弟觀念。社會地位不同的人們之間交往的倫理是親親原則和尊尊原則,尊尊原則反映了誰是“資源支配者”,而親親原則決定了資源分配或交易的方式,誰擁有資源,誰就應當受到尊重。在小說敘事中,老船伕擁有一隻渡船,中寨人擁有一座碾坊,船總順順擁有大小船隻四條,就是邊妓女也擁有一份資源,他們都擁有相對的資源,靠它吃飯,因而他們都就應受到尊重,因他們都是有用的人。那麼誰能分享資源呢?這就看誰與資源擁有者的關係親疏而定,並不一定人人能分享。但是在人情風俗渾厚的邊地,似乎又是人人可以坐老船伕的渡船過渡,人人可以在碾坊碾米,人人可以享受船總的船,人人可以享受妓女的身體,這在這方面只要給資源支配者一定的報酬,但另一方面如果與資源擁有者關係親密,那麼錢就居於次要地位了,比如妓女,她們”做生意時先交錢,再關門撒野,人既相熟後,錢便在可有可無之間了。”他們的交易方式是先按公平法則後按人情法則,先遇事客觀決策,後視親疏關係決策,所以大老託楊馬兵說親時就要透過老船伕,這裡資源分配或交易方式全由親親原則決定,關係不親密的人無從插入,楊馬兵穿梭在雙方之間穿針引線,就是為了拉近雙方的距離。但是親親原則也會產生不可避免的人情困境,比如大老和二老同時競爭翠翠,二人互相謙讓,結果有了大老的悲劇,二老也因傷心暫時不談婚事了。尊尊原則就是儒家的禮,禮之用,和為貴;親親原則就是儒家的仁義,人情之美。邊城的生活是和諧的,沒有實質的衝突,人們之間的人情是美的。
至於男女夫婦倫理,我們專章介紹。兄弟長幼倫理反映在大老和二老競爭翠翠的互相謙讓上。大老愛二老,二老敬大老,大老如他的爸爸一樣,“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二老氣質近於他的母親,“不愛說話,眼眉卻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為人聰明而又富於感情”,真是各有特點和長處。在翠翠的事上,兄弟之間該如何交往呢?首先互相追訴心事,坦誠相對。邊地的風俗是:“兄弟兩人在這方面是不至於動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