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但也不作興有’情人奉讓’如大都市懦怯男子愛與仇對面時作出的可笑行為”。那麼怎麼辦?小說《邊城》敘事中,敘述者講述到:
二老想出了個主意,就是兩兄弟月夜裡同到碧溪岨去唱歌,莫讓人知道是弟兄兩個,兩人輪流唱下去,誰得到回答,誰便繼續用那張唱歌勝利的嘴唇,服侍那劃渡船的外孫女。大老不善於唱歌,輪到大老時也仍然由二老代替。兩人運氣命運來決定自己的幸福,這麼辦可說是極公平了。提議時,那大老還以為他自己不會唱,也不想請二老替他作竹雀。但二老那種詩人性格,卻使他很固持的要哥哥實行這個辦法。二老說必需這樣作,一切才公平一點。
大老把弟弟提議想想,作了一個苦笑。“×孃的,自己不是竹雀,還請老弟做竹雀!好,就是這樣子,我們各人輪流唱,我也不要你幫忙,一切我自己來吧。樹林子裡的貓頭鷹,聲音不動聽,要老運氣時,也仍然是自己叫下去,不請人幫忙的!”
大老愛二老,他認為“作哥哥的走車路佔了先,無論如何也不肯先開腔唱歌,一定得認那弟弟先唱”;二老敬大老,大老出了事後,他心情十分悲傷,把自己的婚事也擱置一邊不再提起。這就是邊地人的兄弟情誼,長幼倫理。
最後我們看看朋友之間的交際倫理。小說敘事中,敘述人講到:“幫裡的風氣,既為‘對會仇敵必需用刀,聯結朋友也必需用刀’,故需要刀時,他們也從不讓它失去那點機會”,也就是說,邊地人肯為朋友兩肋插刀,拔手相助,他們講究的是誠信、勇氣與義氣。朋友關係可以說是人情中最普遍的關係,中國自古有“在家靠親人,出門靠朋友”的觀念,可見朋友在人一生中是多麼重要,在中國重人情的社會里,朋友尤為重要。小說敘事中,講到老船伕的一位老朋友:
祖父到了那渡船處時,見代替他的老朋文,正站在白塔下注意聽遠處鼓聲。
祖父喊他,請他把船拉過來,兩人渡過小溪仍然站到白塔下去。那人問老船伕為什麼又跑回來,祖父就說想替他一會兒故把翠翠留在河邊,自己趕回來,好讓他也過河邊去看看熱鬧,且說,“看得好,就不必再回來,只須見了翠翠問她一聲,翠翠到時自會回家的。小丫頭不敢回家,你就伴她走走!”但那替手對於看龍船已無什麼興味,卻願意同老船伕在這溪邊大石上各自再喝兩杯燒酒。老船伕十分高興,把葫葫蘆取出,推給城中來的那一個。兩人一面談些端午舊事,一面喝酒,不到一會,那人卻在岩石上為燒酒醉倒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就是儒家的重朋觀念。朋友彼此平等互相尊重,可以無拘無束,推心置腹,相忘於江湖,一醉方休。朋友之間互相著想互相幫助,為朋友做事毫無怨言,朋友之間講究的是義氣,即互愛互利。朋友必須講誠信,不講誠信不坦言心事,不可謂朋友;遇事不幫,見義不為,不可謂朋友。在邊地,朋友之間交往靠的是真義氣。
從小說敘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邊城保留著上古三代的純樸民風,有著周朝的古樸遺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敘述者在平淡的敘事中含蓄地講述著儒家的人際交往倫理,這些邊城人既平凡又偉大,既寂寞又充實,在平常的日子裡堅韌地過著每一天,他們身上有仁、義等美好的品德,這是人性的光輝,人格的偉大,人情的真與美。正因為如此,邊城社會是和諧的,是善的,是美的。
第五章儒家倫理的婚戀觀與《邊城》的愛情敘事
第一節儒家倫理的婚戀觀
儒家倫理實質上是由仁義之道推理出來的,處處體現著仁義精神,在男女婚戀方面也莫不如此,“孔子本著仁的思想,根據人的生理與人性的自然之理,提出‘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男女婚戀是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男女居室,人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