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反抗精神,但孫悟空的精神世界同樣是貧乏的,他只是想“皇帝輪流做,何時到我家”,他也只是想成為統治階級或上層社會的一員,根本不是為自由而鬥爭。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就是學而優則仕,成為統治階級或上流社會的一員,在下層民眾中耀武揚威,中國人的“衣錦還鄉”意識就是這樣。這些奮鬥目標與其說是為精神而鬥爭,不如說是為物質而鬥爭。
任何社會的本質都是不平等,在人類歷史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真正的鬥爭,將來也很難會出現真正的平等,人與人的不平等似乎是一條千古不變的規律,只是形式上有所改變而已,一種新的不平等取代舊的平等而已。在不平等的社會里,人們沒有儒家的仁愛精神,人人欺弱怕強,為物質利益而勾心鬥角淪為物質的奴隸,這種仁愛精神如果深植於人心,那麼美好的社會和光明的世界,就不必等到若干世紀以後了,光明的世界馬上就可以來臨。冰心一手拿著超人精神,一手拿著仁愛精粹,像個女菩薩一樣把光明撒播到人間。我們中國人缺乏的就是這兩種精神:超人精神和仁愛精神。這是治療一平等社會中的種種痛苦的兩劑良藥。超人精神就是不怕強的精神,仁愛精神就是不欺弱的精神,只要根除了中國人的欺弱怕強的劣根性,中國人的精神才會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超人精神就是為自由而鬥爭的精神,仁愛精神就是為社會而和諧的精神,前者是聖火精神,後者是純水精神,只有具備了這兩種神聖純潔的精神,所有的生命才會活潑才會旺盛。
魯迅小說的深刻就在於貫穿著探尋人的存在的終極問題,人為什麼而存在,什麼可以證明人是存在的,人的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魯迅的小說是關於人的存在的小說,魯迅在小說中大聲吶喊,希望重新人們對幾千年人的“存在的遺忘”的記憶。中國人沉睡了兩千多年,人的存在被遺忘了,狂人發現在等級森嚴的社會里他的存在的虛無,人人都想吃他,連他的大哥也不放過他,狂人發現了人的存在,卻墜入了虛無。祥林嫂也在追問人的存在,但是她也意識到存在即生命的痛苦,在無法介入等級社會找到自己的位置時,她在絕望中死去。阿Q在不平等的社會里寧願麻醉自己,在現實中受盡屈辱,卻欺弱怕強,自欺欺人,在精神上在幻想中戰勝了他人,得到暫時的快樂,為精神的勝利中他得到了空虛的存在,滿意地在土穀祠放倒頭就睡。
當人遺忘了存在時還可以享受奴性的快樂,可是在這鐵屋子裡被人喚醒,意識到人的存在時,馬上感到了生命的痛苦,因為夢醒了不知走向何方,出路無著。在易卜生話劇《玩偶之家》中,娜拉不滿意丈夫的無情,在無愛的婚姻中她意識到她的不存在,為了存在她毅然出走。魯迅唯一的愛情小說《傷逝》中子君得到失去了愛的婚姻後,她也清醒地意識到在無愛的婚姻中她是不存在的,於是悄悄地離開了涓生,悲慘地死去。
存在是什麼?存在就是自我的覺醒,個性的張揚。在千人一面人人相似的社會里,人是不存在的。在魯鎮的社會里人們的精神是相似的,都欺弱怕強,都在觀照他人的痛苦中暫時得到快樂。魯鎮的人們從未發現自我和個性,也從未發現人的存在,直到狂人出現,人們像豬一樣生活了兩千多年,從未爭取到人的權利和地位,在豬的飲食和生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