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4頁)

終以高出嘉禾出價數倍的7800萬港幣投得該地。2000年,邵氏又以1800萬港幣購入毗鄰地段,宣佈斥資六億港幣興建香港數碼影城。反觀彼時之嘉禾,經歷最重要的股東干將何冠昌逝世、嘉禾娛樂股權爭奪大戰等風波,再加上競投將軍澳影城失利,進軍內地合作拍戲連年虧損,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至2000年,嘉禾製作業務全面縮減,2007年股份賣給橙天,2009年更名橙天嘉禾,鄒文懷也早已退休多時,香港曾經最大的電影公司終於落幕。所謂“橙天嘉禾”應該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邵氏等六家電影公司聯手競投將軍澳重創嘉禾一役,往往被視為邵氏與嘉禾多年恩怨的必然爆發。此論大致不差,但最近訪問王晶時,談及那一戰,他竟自爆:“是我擺的局,是我找的邵氏,我的晶藝也是六家公司之一,這個局我是軍師。”震驚之餘,忙問何故……原來王晶當年做“最佳拍檔”時與嘉禾鬧得很不愉快,所以才趁機牽頭設局。如今時過境遷,王晶導演認為此事已可公佈於眾,總算了結一段江湖公案。

只不過:江湖風雨多,再爆炸的內幕也只是一時話題,關鍵是結局和影響如何。當年香江群雄以六打一爭奪將軍澳之時,陳木勝還在寰亞,曾聽老總鍾再思(目前已離開)描繪藍圖,將來的香港影城會有很大的棚,在那裡可以拍戲做後期製作。但沒過多久,六家電影公司就相繼作鳥獸散,只剩邵氏一家繼續興建香港電影城。按照政府規定,影城應在54個月內建成,但2003年動工至今,將近70個月過去,還未見真正投入使用。當日邵氏投巨資興建電影城,大家都以為SB即將重出江湖,六叔邵逸夫也曾公開承諾要繼續拍電影,但這麼多年過去,邵氏電影拍攝計劃雖然多多,拍成的就寥寥可數。《Laughing Gor之變節》算是邵氏最新力作,雖然頗為賣座,但因炒TVB熱門劇集《學警出更》冷飯,沿襲邵氏一貫的攝製倉促寒酸而遭詬病……再者,邵氏既然重出江湖,下一部戲又何時開拍呢?

如果認為邵氏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停產是“明智之舉”(有些評論所謂的成功避開十年後港片低谷期),倒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十年前砸重金購入將軍澳興建香港數碼影城(至今仍不見真正落成使用),只是為了結與嘉禾的舊怨,就未免太過狹隘小氣。六家香港電影公司聯手行動,本來是難得一見的“團結”,但若目標僅是打敗嘉禾,並無真正對香港電影事業有益的“合作”,是否有鼠目寸光之嫌?古語云“唇亡齒寒”,誰又敢保證自己不變成下一個“橙天嘉禾”?坐擁數百億的寡頭若真愛電影,就該出手救亡,這才是帶頭大哥的作風。香港電影,真的需要大公司來撐!

附錄:城頭變幻大王旗:20世紀70年代之前的香港電影公司(1)

香港最早的電影公司可以追溯到1913年,是由當代影星黎姿祖父黎民偉創辦的“華美影片公司”。該公司攝製的唯一作品《莊子試妻》亦是香江首部真正意義上的本土電影。但此後30餘年間,基於多種因素(時局、資金、技術、裝置等)影響,香港電影業發展緩慢,幾乎沒有產生形成規模的製片機構,即便是後來名聞世界的邵氏公司在當時也不過是上海“天一影片公司”的香港分廠而已。待到1941年,日軍侵佔香港,香港電影業更完全陷入停頓狀態。

抗戰結束後,香港電影得以復甦並迅速發展,“大光明”、“大中華”、“長城”、“永華”等電影公司相繼成立。其中尤以李祖永於1947年創辦的“永華影片公司”最具規模,這家公司建有兩個攝影棚及黑白洗印間、配音間、寫字樓等現代設施,雖然遠不能與如今的電影公司相比,但在當時卻堪稱香港有史以來第一間大規模的現代化製片機構!

“永華”初期極有聲勢,創業作《國魂》和《清宮秘史》不僅

最新小說: nba最強球星詹姆斯哈登 夏日狂響曲 開局零幸運值?別慌我有任意門 雙城之戰:第九議員 校花別撩我,我只想打籃球! 網遊之獨步逍遙 絕世唐門之力挽狂瀾 玩三國志戰略版,分幣不充 神話再臨:我獲得了燭龍血脈 都重生了,還讓我從頭開始 一天不打仗朕就渾身難受 NBA:穿越神醫變教練帶飛姚明 鬥羅:日月雨浩,不做唐三女婿 學生議事錄 讓你當王者陪玩,竟把校花泡了? 縱橫率土從獲得神豪系統開始 網遊之劍界 鬥羅之霍雨浩知道了劇情 木葉:來自宇智波的靈魂之王 鬼滅:開局抽到了流刃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