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則言不順。
施泰德一天不正式上位,華騰汽車集團內部就依舊會有各種暗流,很多工作也難免會遇到陽奉陰違的局面,總是靠陳志辛在幕後協調也絕非益事。
關於施泰德能不能擔任聯席合夥人,能不能擔任華騰汽車集團的董事長,在華騰汽車那邊可能還有一些爭議,但在財團理事會這邊,基本已無爭議。
有利有弊,利大於弊。
至少有幾件事,施泰德讓徐騰和財團理事會這邊是很滿意的,一、最重要的一點,他在任內快速整合奧迪公司,說服奧迪內部的大部分中高管層,整體性的融合到華騰汽車集團;二、hbf“華寶福汽車信貸融資服務股份公司”順利整合成立,為華騰、寶馬、福特、長安、滬汽、東汽、一汽、吉利8家汽車公司的產品,提供廣泛的汽車融貸服務。
三、說服斯堪尼亞公司,同意華騰汽車集團的整合方案。
關於斯堪尼亞的事,徐騰本來期望值頗高,結果在他花費巨資,付出了不菲的代價幫斯堪尼亞從大眾集團和man公司脫身後,對方又玩寶馬那一套技術為王的策略,利用瑞典的法律保護體系和他搏弈,想要以此脅迫華騰汽車集團,保持完全獨立的運營資格。
徐騰很討厭歐洲人的這種傲慢與自負,私有產權神聖不可侵犯的規則是你們定的,拿了我的錢,還想繼續高高在上,以為我們中國人好欺負是吧?
徐騰當時是明確告訴斯堪尼亞的高管層,如果你們繼續這種狡詐的策略,對不起,他就當這些錢扔了,就和你們鬥,弄到你們全部失業破產為止。
等這些人的保護性合同全部到期,他全部踢出局,從高管到工人集體下崗,他拿走品牌和技術產品線,重新投資辦廠。
這當然只是徐騰的一種負氣之詞,一種施壓的態度。
在無法有效重組的基礎上,他的真實決策是先施壓,爭取一個稍微有利的局面,騙對方拿出最新的技術平臺,然後就挖走部分人員,最後將斯堪尼亞甩賣給寶馬集團,利用對方的剩餘價值換取更多的寶馬集團股份。
畢竟是40億美元級別的大投資,即便投資失敗,他也必須想辦法止損。
在這樣的一個大局面,在雙方的重組談判完全失敗的情況下,魯佩特…施泰德想了很多辦法,包括分批次安排斯堪尼亞公司的員工赴華旅遊,參觀華銀財團和華騰汽車公司的總部,研發中心。
這個人很懂西方人對中國人的那些想法,也很有耐性,最終說服斯堪尼亞公司接受新的重組方案,在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四個領域,全面接軌華騰汽車集團。
這件事花了很長時間,很多精力,但還是辦的很漂亮。
什麼叫能力?
一個人的能力不是多聰明,也不是有多少知識和學問,而是能不能將事情搞定。
你能處理大家都搞不定的事,你就有能力!
所以,雖然華騰汽車公司內部,特別高管層內部還有一些爭議,徐騰和財團理事會這邊已經定了,這個人的能力是能勝任這個職務的,優點很明確,對華騰汽車集團的國際化程序是很有益的。
哪怕魯佩特…施泰德是cfo和財務出身,在汽車技術和產業鏈領域的經驗有所不足,也可以透過其他高階合夥人的匹配,透過增加一位設計總監,設定多個專案總監的方式彌補短板。
徐騰和華銀財團理事會,這些年總結了很多優秀的企業管理策略,一旦選定了聯席合夥人,整個高管團隊,整個產業領域的夢之隊都要圍繞聯席合夥人的特點匹配,包括企業的制度都可以隨之調整。
徐騰的經驗很簡單,對一個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永遠是人,不是企業架構和制度,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一個優秀的產品研發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