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哪有什麼明軍首級,喪盡天良之下竟命士兵捉拿境內漢人,拿他們頭顱冒充明軍首級。
安南境內有不少漢人,人數約有百萬。早在漢武帝時期,北方漢人就開始移民到南越遷居。這些漢族定居者包括流亡、駐軍與朝廷官司。東漢馬援征服交趾後,三萬餘的漢族駐軍駐紮在安南,大部分與當地越族女人通婚,生下後代。宋朝初年,安南獨立,建立了大瞿越國,和宋朝形成宗藩關係。南宋末年,由於蒙元入侵,忠於宋室的遺臣義士多逃奔越南。安南人史料記載當時有大海船30艘,滿載宋人和財物妻子,渡海而來,後被安置於京都附近的街姥坊。
大明成祖時期,出於政治及經濟文化的原因,成祖皇帝曾遣鄭和七次遠航西洋,占城為首站必到之地,加強了相互的往來,不少漢人移民至此。另外,明成祖時調滇桂兵數十萬入越平亂,到宣宗皇帝放棄越南時,已有大部分士兵隨員留居在了越南。
儘管因為通婚和世代居住原因,安南的漢人膚色和當地人並沒有什麼差別,但從面相仍可清楚分辯,安南人面像多尖窄,遠視若猴子,漢人則不然,加上北方中原王朝千年以來對安南的佔領入侵,故而安南人對境內漢人多有歧視憎恨。明軍的大舉來犯和燒殺搶掠行為激發了安南人的反抗之心,也讓安南境內的漢人身處險境。奈何不了明軍的安南人自然而然將怒火發洩在了他們的鄰居漢人身上。黎憲下令捕殺漢人後,安南士兵盡皆興奮,百姓也是人人雀躍,紛紛協助官兵捕殺往日鄰居,甚至親戚。
有漢人逃過安南兵捕殺,冒死嚮明軍報信,因明軍水師來往不定,報信人便往北奔山南,恰值第十二鎮鎮將牛根生指揮所部兩旅兵欲奪取山南城,聞知安南人正大舉殺害漢人後,牛根生大怒,立即發兵攻打山南城。於城下擊敗山南鎮守鄭榳糾結的數千烏合之眾,越城而入,令城中漢人自出,隨後全城慘遭焚掠,死傷安南軍民十數萬人。屠殺與大火直持續了三天,嚇得山南附近寶州士商惶恐萬狀,派人嚮明軍交納一百萬兩贖城費,免於明軍破城。(未完待續。)
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
山南城被屠之後,山南府所轄各縣均被明軍暴行震住,當地官員紛紛派兵約束境內,不許對漢人進行仇殺,同時士紳商人花重金請漢人出面前往明軍處說和,仿寶州例以贖城費用換取縣境安寧。對此,明軍欣然笑納,除錢糧以外,另要安南地方各縣提供500至1000不等的青壯勞力以供大明僱傭。
僱傭時間為三年,屆時結算工錢使人回鄉,大明保證僱傭之安南工人人身安全。同時,明軍還提出條件,鑑於前陣安南大規模屠戮漢人無辜百姓,為防此事再次發生,當地漢人聚居處當成立保安隊,擇漢人青壯授以武器以求自保之力。漢人保安隊之錢糧供應開支,當由安南地方負責,以示懲戒。
若單是給錢給糧便罷了,明軍還要人,更過份的還要武裝治下漢人,這條件不是喪權辱國、埋下大禍是什麼。
山南各縣安南官員也不是傻子,當然知道明軍沒安好心。所以9個派人來洽談的縣只有3個捏著鼻子同意了明軍要求,其餘要麼是怒聲指責,要麼是不置一言。結果短短數天之內,明軍又打破兩城,盡如山南府城例被屠戮一空。於是,苦等中央援軍未果,自身又無力保家衛國的安南地方官員們紛紛再次派人攜帶大量酒食前往明軍駐地犒軍,隨後,便各自簽下條約。這些條約被明軍統稱為地字約,即非鄭氏中央所籤條約,不具備法理性,但大明講究禮信,為免兩**民再有傷亡,對簽署地字約的安南地方一視同仁。
在山南各縣安南地方官員的“配合”下,安南人民大規模反抗侵略軍的壯舉被鎮壓,無數青壯男丁在家人的哭泣下被安南官兵用繩子捆綁送往明軍營地。山南境內的漢人因為明軍的支援,也紛紛組建保安隊,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