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貓威嚇,阿纖先是據理力爭,對三郎說:“妾從君數載,未嘗少失婦德。今置之不以人齒,請賜離婚書,聽君自擇良耦。”是自尊、自愛、又是無助的少婦口吻。最後一走了之,是因為對封建家長無可奈何。她再次回到奚家後,對阿伯不計舊惡,“輒以金粟周兄”,且說:“彼自愛弟耳。且非渠,妾何緣識三郎哉?”通情達理,以德報怨。阿纖身上沒有踢天弄井的怪異力量,只有自重、自愛、自尊心和寬容心。作者一直採用明寫與暗寓並行的描寫,如,“窈窕秀弱”明寫少女形象,暗點小老鼠形態;阿纖之母向奚山敘述家中有積糧若干石;阿纖再次返回奚家“出私金,日建倉廩,而家中尚無儋石……年餘驗視,則倉中盈矣”。都在描寫現實事件的同時,暗點老鼠善積糧的特點。那個收購古姥糧食的“碩腹男子”,也給人以“碩鼠”印象。但直至小說結束,阿纖的鼠精神通始終沒有再現,“後亦無甚怪異”,作者似乎特地創造“無怪之怪”的異類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山君做子侍慈親
除了人和異類之戀的故事外,蒲松齡還寫過許多人和動物之間的交往:《二班》寫一位醫生替生病的老虎治傷,當他遭遇群狼時,老虎前來撲殺群狼;《毛大福》寫醫生為難產的狼接生,醫生被誣陷時,狼為他洗刷冤情;《趙城虎》寫山君做子侍老母的故事,則尤其動人。
虎有人性,前人作品屢見不鮮。《搜神記》寫蘇易為難產之虎接生,虎“再三送野肉於門內”。《太平廣記》收了不少虎報恩故事,如《神仙拾遺·郭文》和《獨異志·種僮》,分別寫虎以死鹿報恩和害人之虎低頭認罪。元代《夷堅續志補遺》寫害人之虎慚而“化為石虎”。明代《古今譚概》寫食人之虎“弭耳貼尾”就縛,被“子仁厲聲叱責,杖之百而舍之”……聊齋故事《趙城虎》營造出更加優美奇特的“虎而人”的新穎天地。
趙城虎不僅吃人,還時時帶有猛獸給人的鎮懾。它一出現,“隸錯愕,恐被咥(xì)噬”;老嫗送葬時,“虎驟奔來”,嚇得“賓客盡逃”。但虎的行事卻蘊含豐富的人情味兒:趙城嫗的兒子被虎吃掉,嫗向縣宰告狀要求捉虎,喝醉的隸卒應承了任務完不成,“受杖數百”,只好到岳廟“跪而祝之”。此時,“一虎自外來”,“殊不他顧,蹲立門中”,露出一副“好漢做事好漢當”神態;接著百獸之王“貼耳受縛”,自疚之心昭昭可見;見縣宰後,縣宰問:吃老嫗兒子的是你嗎?老虎點頭;再問:殺人者償命,如果你能贍養老人,我就赦免,老虎又點頭。兩度“頷之”,第一次認罪不諱,第二次答應做嫗子養老送終,“虎而人”意味何等濃厚!
聊齋先生的生花妙筆並沒有到此為止,而是繼續在虎的人情味上大做文章。虎不僅切實做了孝子,在物資上“奉養過於其子”,感動得趙城嫗非但不要求“殺虎以償”,還“心竊德虎”。虎還如兒子般依戀嫗,嫗活著時,老虎“時臥簷下,竟日不去”,宛如兒子承歡膝下;嫗逝後,虎“吼於堂中”,如兒子哭慈母;“直赴冢前,嗥鳴雷動”,簡直是孝子送葬!虎而人,人而虎,天衣無縫。
黑格爾說過:“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想像的活動。”“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像。”蒲松齡的創造就是想像出以純粹虎形負荷完整而優美的人性,甚至可以說,正是藉助於猛獸外形和仁人內心越來越大的裂縫製造出奇異之至的美。趙城虎從“蹲立門中”、“貼耳受縛”到“時臥簷下”、“吼於堂中”、“直赴冢前,嗥鳴雷動”,處處都是猛獸行為,內中包含的優美人性、如水柔情卻令人心動神移。曾經食人的獸中王,成了可愛的人化非人,虎形義士。
粉蝶
當然啦,幻想不過是幻想。“若教山君可做子,食盡人間爺孃多”!
《聊齋志異》的“妖”,是亦人亦妖,人格化的妖,“頓入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