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手紙。
估計百姓們也這麼看。
天啟年間就有人提出重新發行寶鈔,以解決國庫不足用的問題。崇禎十六年,蔣臣在國家最為難的時候舊事重提,得到了崇禎皇帝的支援,升為司務,參與寶鈔發行事宜。只是很快就迎來了甲申國變,連製造寶鈔的木材都沒買到就流產了。
崇禎帝聽皇太子有意要發行寶鈔。很是奇怪:“既然已經有了銀子,為什麼還要發行寶鈔?”
當然是賺取利息!
朱慈烺本身不是金融、經濟專業出身。對於貨幣市場的瞭解只能算是小瓶子水晃盪。但他知道一點,鑄造銀幣、金幣就是為了摻入其他廉價金屬,博取面額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孳息。比如用半兩的白銀摻上鉛,鑄造出來的銀幣上寫著“一兩”,當做一兩白銀流通,朝廷就賺了去除成本之後的銀子。
這種小聰明很早就為古人所用。王莽將之做到了極致,小小一枚銅錢上可以當五、當十地用,最終導致經濟崩潰,被史家冠以剝削百姓的惡名。
紙幣比金銀幣成本更低,所以本身能取得的孳息也就更高。薄薄一張紙。你說它能當一百兩銀子用,它就是一百兩銀子。傻子都知道這是一本萬利,甚至是幾乎近於無本買賣的大好事。
關鍵是得有人信。
“為了日後溢位本金髮行,首先得建立信用。若要建立信用,無疑是用真金白銀換鈔票最有說服力。”朱慈烺道:“給百姓一兩銀子的鈔票,就要讓他能夠切實換到一兩銀子,而且還要真正讓他相信鈔票能夠當銀子用!如此過個十多年,百姓覺得鈔票和銀子沒區別了,自然就會使用鈔票。”
“如果百姓拿了鈔票就換成白銀,最後國庫裡豈不是隻有一堆廢紙?”崇禎大為不解。
“所以重點還要流通。”朱慈烺道。
這回張家口抄到的銀子並非奸商的所有資產。因為東虜逃竄之前,已經將大量貨物出售給他們,真正帶走的是白銀、糧食、布帛等日用品。周遇吉抄到的白銀,只是奸商為了購買夏糧的留存款,還有很大一部分古董、文玩、傢俬都在倉庫裡堆著。
“兒臣以為,可以去江淮、湖廣一帶採購糧食、棉布,令其運至張家口囤積。商人勢必不願空車而回,正好將繳獲的贓物庫存低價賣給他們,但是隻收鈔票。”朱慈烺道:“為了獲得鈔票,這些商人只能從銀行兌換,或者接受朝廷用鈔票購買糧食和棉布。”
崇禎的手指忍不住輕輕跳動,總算理清了鈔票流通的示意圖。
“這只是流通的一個方面,如果朝廷收稅只收鈔票,則農民只能將收穫的糧食賣給官倉,獲取鈔票。只要官倉收糧的價格公道,又有多少農民肯低價將糧食換成銀子?”朱慈烺道。
崇禎腦中不由將皇太子提出的鈔票與大明通行寶鈔做了一番對比。發現通行寶鈔只有兩個環節,製造、發行。而這種鈔票卻形成了一個從官府到民間,繼而又從民間回到官府如此迴圈不息的迴路。
——只從易理上分析,鈔票週而復始,生生不息,更符合大道迴圈往復之理。
崇禎心中暗道。(未完待續。。)
ps: 求推薦票,求月票~~~~!
對不起,今天來不及了,只能做一回2k黨,求諒解!
四九零 春來雨露寬如海(一)
崇禎十九年六月初,遼東與雲貴的戰事仍舊處於相持階段。
相比遼東不斷增兵增餉運送大炮火藥,朱慈烺反倒更擔心雲南那邊。
先是,張獻忠放棄重慶進入貴州,繼而其義子張定國(李定國)、張文秀(劉文秀)率部進入雲南,擴大聲勢。四川總兵官劉宗敏掛了平西將軍印,率忠貞營追入雲貴,剋期剿滅獻賊。
雲南看似邊陲,然而其白銀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