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打馬回家,和清照一同欣賞。深夜,兩人相擁觀書,飲酒品茶,狂喜不支,痴迷不已,蠟燭燃盡了兩根,還不肯入睡。
這是清照最後的幸福時光。
就在那一年冬天,“靖康之難”爆發,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金兵鐵蹄入侵,踏碎了大宋的秀麗河山,也踏碎了清照的一簾幽夢。
多年之後的一個冬天,江南下了一場大雪,梅花怒放。兩鬂生華的清照蹣跚著走出門來,看見青年情侶快樂地堆雪人、打雪仗,聽到他們賞梅飲酒的歡呼聲,只有倍感淒涼孤苦、萬念俱悲。
四顧茫茫,清淚千行,相濡以沫二十八年的丈夫已經魂歸黃泉,生死隔幽冥,自己像一隻孤雁在苦苦掙扎。再縱目回望,紛飛的大雪隔斷了視線,望不見魂追夢繞的故鄉,更望不見那慘遭踐踏的北國河山。
於是,就有了這首悼念亡夫、催人淚下的《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清照酷愛梅花,喜愛踏雪,也愛喝酒,“每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每值大雪紛飛之際,她都要頂笠披蓑,在雪中漫步,尋詩覓句。明誠忙於政務,不是很喜賞雪作詩,但為了不掃她的興頭,總是設法陪同,並詩酒唱和。
而如今,“吹簫人去玉樓空”,哭得撕心裂肺、肝腸寸斷,也無人憐惜;縱然摘得一支絕美好梅,卻“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她曾無數次地惘然回眸,卻只能在睡夢裡,彷彿暼見那個曾經攜手踏雪、賞梅吟詩的身影。
憑誰哭訴,此情可待成追憶,當時只道是尋常!
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閒愁(2)
靖康元年(1126年)冬天,金兵大舉入侵,一舉攻破了都城汴京,時局劇烈動盪,舉國一片驚惶。明誠與清照正在淄川,聽到如此噩耗,都四顧茫然,噓唏不已,再環視身邊的書籍古董,“盈箱溢篋,且戀戀,且悵悵”,大有不祥之感,“知其必不為己物矣”。
國難未靖,家難又起。靖康二年三月,明誠母親郭夫人突然撒手西去,明誠夫婦不得不南下奔喪。南下之前,他們也料到北方多事,決定將珍貴文物帶往建康城。然而,多年收集的珍貴文物不便攜帶,躊躇再三,終於痛下決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最後,還是裝了滿滿的十五車。而剩下的文物,都收拾妥當,安放在青州“歸來堂”的幾十間屋子裡,準備明年春天再來運走。
有誰料到,這些節衣縮食、苦心收集的寶貝文物,匆匆一走,竟成永別!靖康二年十二月,金兵攻陷了青州,清照夫婦存於青州的所有古器物什,在金兵的一把大火中,“已皆為煨燼矣”!
明誠喪服未滿,即被起復知江寧(建康)。建炎三年(1129年)春,建康下了一場大雪,但清照面對山河破碎、黎民塗炭、前路茫茫,早已沒了往昔那種踏雪賞梅、感月吟風的心情,作了一首《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
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
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凋零。
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起句採用歐陽修《蝶戀花》詞“庭院深深深幾許”首韻,乃比興之作,貌寫閨情,實蘊國恨。從此,清照詞風大變,已不再囿於兒女情長、閨怨離愁,而是交織著難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