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鬧蘢�孟紙稹備�鶉諤逑怠�
貝爾斯登告急的時候是美國時間星期四晚上,即是3月13日,聯準會極快地投入資金擔保貝爾斯登的300億美元資產,才能令到摩根大通成功收購貝爾斯登,讓它逃過大限,否則這家經歷過30年代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無數次經濟考驗的85年曆史華爾街老字號,可能已在當天倒閉。 2008年9月,美國傳媒報導,聯準會當時擔保的貝爾斯登資產極可能帶來90億美元虧損。
聯準會雖然在法律上有權放款給私人商業機構,但是記憶中,聯準會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做。原則上,不是法律上,聯準會只放款給銀行,不包括投資銀行,所以聯準會只好透過摩根大通銀行拯救貝爾斯登。
星期五早上,貝爾斯登的股價在開市後不足30分鐘便跌掉一半。除了對沖基金大手拋空之外,銀行股與其它股份的主要分別是基金大量持有銀行股,一旦銀行股出現問題,基金爭相拋售,在散戶還未來得及出貨的時候,股價已大跌一半。要是聯準會不拚死相救,貝爾斯登的股價會如何,真是天曉得。
貝爾斯登經此一跌之後,已經成為華爾街的爛蘋果。根據華爾街的行業規則,一定要抽起爛蘋果,否則投資者就會對華爾街失去信心,為此貝爾斯登在當日走上窮途末路。摩根大通銀行和聯準會極速地完成對貝爾斯登的收購計劃,過程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摩根大通銀行出價2億3600萬美元收購貝爾斯登,等於每股作價2美元,相對貝爾斯登在星期五,即3月14日的收市價美元,折讓超過90%。
'圖 B11 貝爾斯登股價'
一夜之間,貝爾斯登的股價由30美元跌到只有4美元,貝爾斯登在2007年1月時股價曾高達每股美元。據估計,貝爾斯登的股份之中,該公司僱員持有約三分之一,平均每位僱員在貝爾斯登的股份上約損失20萬美元,而且14;000位貝爾斯登的僱員或許還會遭到遣散,這些人之中有很多人以該公司的股份作為主要資產或者退休福利,在資產化為烏有的同時又失掉工作,境況相信非常不堪。
貝爾斯登的收購行動剛公佈,貝爾斯登的股東立即找律師興訟,控告貝爾斯登的高層隱瞞資金流通情況和高風險的次貸投資活動。這次貝爾斯登的危機,令很多證券業從業員好幾天沒睡覺,現在連律師樓的職員也日以繼夜地處理集體訴訟的法律程式,相信也沒有多所少時間可以睡覺了。
貝爾斯登前執行董事士詹姆基尼當然是眾矢之的,不過其它高層人員也好不到哪裡去。
七、其它投資銀行亦陷倒閉邊緣
百年老字號CIT集團面臨危機
貝爾斯登的下場絕非單一例子,美國其它的投資銀行也不比貝爾斯登的處境好到哪裡去。
以CIT集團(紐約交易所代號CIT)為例,需要向銀行借73億美元支付即將到期的商業票據。這些商業票據是投資銀行發行作為短期資金之用,由於次貸風暴的影響,市場上充斥著無法出售的信貸證券和商業票據,CIT在2008年3月份有20億美元的商業票據無法售出而積存起來。除了無法出售商業票據之外,擔保CIT債務的信換合約交易也到了不能接受的水平,每年保費達到承保金額的5%,還要另加承保金額的27%作為首期。種種因素,都使CIT的經營情況每況越下。受到壞訊息的影響,CIT的股價由2007年6月1日的高位美元,下挫至3月19日的美元,跌幅超過80%。
'圖B12 CIT集團股價'
CIT是一家擁有百年曆史的老牌財務公司,投資組合約為900億美元,其中90億美元為次貸債務,2007年第四季的業績受到次貸撇賬拖累,而虧損1億3千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