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本來就被視為一場軍功的盛宴,尉遲恭自忖若是始終未能建功,豈非顏面盡失?
回京之後論功行賞,那也得不到實惠……
還不如領命去打這一場硬仗,沒有火藥怎麼了?以往千百年來都沒有火藥,還不是照樣攻城掠地?
戰爭越是艱難,功勞自然也就越大。至於儲存實力,那完全沒必要,若無意外,此次東征之後他們這些功勳之臣都將陸陸續續交卸兵權,逐漸遠離朝堂,將權力核心的位置讓出來。
這等時候若是還緊握著手裡的兵權不放,豈不是讓皇帝愈發猜忌你?
尉遲恭長得黑,看上去狗熊一般,卻一點都不笨……
李二陛下嘖嘖嘴,蹙著眉,看著左右問道:“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他從心裡不願意打這種硬碰硬的仗,全靠人命去填,這可都是大唐的精銳,將來解甲歸田各個都是壯丁,雖然大部分兵卒自此之後可能都不打仗了,但是民生還需要這些人去建設,都死在遼東那得是多大的損失?
人口,就代表著一切。
可若是不打,誰知道這大雨哪一日停歇?一直這麼拖延下去,萬一東征未能打成目的,未將高句麗覆滅,那可就麻煩大了。
為了這一場東征國戰,整個大唐籌備了兩年,徵調了最精銳的軍隊,糧秣輜重更是不計其數,許多州縣的府庫都給清空了。下一次再想攻略高句麗,就需要積攢家底兒,沒個十年八年,想都別想……
再過十年,自己也將步入末年,精力枯竭、體力衰退,沒有任何一地帝王會在自己執政的末期大動干戈,那隻會使得朝局動盪不安,不會有一絲半點的好處。
所以,這一次東征若未竟全功,那麼自己這一生都不會再有覆亡高句麗之機會,所謂的宏圖大業也只能含恨而終。
這對於一個雄心壯志想要超越秦皇漢武的帝王來說,如何甘心?
李績自從來到遼東,倒是比以往在朝中整日“三緘其口”的作風好了太多,這會兒聽到李二陛下的問話,站出來說道:“臣以為,鄂國公之言可以考慮。前隋兵強馬壯,之所以始終未能征服高句麗,就是因為天時地利等等因素拖累。如今戰局幾乎與當年前隋之時毫無二致,都是開戰出氣長驅直入,然後被各種各樣的原因拖累,延緩了攻勢,最終秋冬來臨,不得不鎩羽而歸。多拖延一日,對於戰局之不利便增加一分,安市城的守軍士氣必然增強,平穰城方面的支援也肯定源源不斷的趕來,我們初期所取得的優勢將一點一點的消失殆盡。”
他知道李二陛下之所以不願強攻安市城所顧忌的是什麼,可是到了這等時候,只要能夠快速攻陷安市城,橫掃整個遼東,然後大軍南下支取平穰城,這才是正確的戰略。
戰陣之上,豈容的婦人之仁?
為了達到這個戰略目的,再多的犧牲都值得。
李二陛下捋著鬍子,略作沉吟,看向其餘諸人,問道:“諸位可還有不同之意見?”
眾人齊聲道:“請陛下下令,強攻安市城,吾等願效死力!”
李二陛下點點頭,心裡嗟嘆一聲,正欲開口,忽然聽到張儉又說道:“陛下,何不令水師沿著鴨綠水溯流而上,以戰船封鎖河道,阻撓平穰城前來之支援,使得安市城孤立無援,必可挫其士氣。甚至可令水師順著浿水直上平穰城下,發動侵擾性的襲擊,牽扯平穰城的兵力,則遼東之地再無高句麗之援軍,事半功倍!”
帳內頓時一靜……
李二陛下看著張儉,不禁大為頭疼。
誰還能不知道有水師之牽制,可大大分散高句麗之兵力,使其無暇顧忌遼東地區之戰局?可滿帳群臣卻吾一人點明此事,你怎還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功勳就那麼多,水師因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