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和哥舒翰不敢表態,這等進退大略的決定權在主帥,他們無權多言。王忠嗣也沒有立刻決定如何,他想深思熟慮之後再做決定。
次日上午,前軍稟報王忠嗣,石堡城中的吐蕃兵馬似乎有出城作戰的企圖。王忠嗣忙策馬來到陣前遠遠觀瞧,果見數千吐蕃騎兵在雪地裡好整以暇的來回馳騁,一副‘你來打我呀’的樣子。
王忠嗣心中雪亮,吩咐不準出戰,召集李光弼哥舒翰以及軍中將領,宣佈了今夜撤軍的命令。因為已經王忠嗣意識到,吐蕃兵馬出城挑釁便是一種訊號,他們或許已經猜到了自己的補給困難,這數千吐蕃兵馬出城,一來是看看流沙之地是否可以通行,二來是一種試探。
一旦試探出流沙之地可以通行,而唐軍卻按兵不動,便基本上可以斷定唐軍是遇到了困難。大膽的挑釁更是激怒唐軍攻城,若唐軍不敢攻城,便更是證明了猜測。那麼接下來,吐蕃兵馬怕是便要反客為主,對唐軍進攻了。
王忠嗣的分析得到了李光弼和哥舒翰的認可,危機迫在眉睫,吐蕃人有很大的可能會反過來進攻唐軍,若真正耗到糧草耗盡,那也不必打了。被吐蕃人洞悉了補給斷絕的弱點,這仗的主動權便掌握在吐蕃人的手裡,此時退兵避戰已是唯一的選擇。
第五八五章 程序
當天夜晚,雪地的嚴寒之中,王忠嗣下令大軍在夜幕的掩護之下拔營退兵。好在石堡城的吐蕃兵馬並不知唐軍連夜撤兵之事,所以並未派兵趁著撤軍的混亂進行騷擾襲擊。所以唐軍雖撤離的倉促,卻也有驚無險。
三日後,飽受艱辛的十萬大軍撤入多瑪城中。多瑪城中留守的兵馬已經搭建了不少簡易的建築,十萬兵馬這才得以暫時安頓下來。王忠嗣也算暫時的鬆了口氣。多瑪城其實也非大軍久留之地,這裡幾乎什麼都沒有,供給也極為困難,大軍也無法長期在此駐紮。
當天夜裡,王忠嗣徹夜未眠,他左思右想,考慮此次進軍吐蕃的意義何在。若說報復吐蕃人的話,連下多瑪羚羊兩城,目的已經達到。剩下的石堡城雖然在計劃之內要攻下此城,但其實意義並不大。
且不說目前攻擊石堡城的時機實在是糟糕之極,就算能攻下石堡城又能如何?扎陵湖和鄂陵湖旁的這三座城池距離大唐太遠,除非朝廷想滅了吐蕃國,一鼓作氣往吐蕃腹地打過去,否則拿下這三座城池也無法守住。物資補給的困難以及吐蕃人的反攻都會讓唐軍遲早被迫撤出這裡,而付出巨大傷亡的代價拿下這三座城池明顯是拿士兵們的性命開玩笑。
王忠嗣此次率軍攻打吐蕃本就並非出於衷心,而是被迫應命。朝廷既是要教訓一下吐蕃,那麼此時教訓的目的已經達到,王忠嗣認為自己或許該重新考慮一下是否一定要攻下石堡城了。但王忠嗣明白,自己不能獨自決斷此事,太子殿下派人送來的密信中說的很清楚,要自己小心行事不要讓李林甫和楊國忠攻訐的把柄。所以,即便是退兵,也要說服朝廷的許可,特別是陛下的首肯,那樣便確保萬無一失了。
深思熟慮之後,王忠嗣於多瑪城中連夜寫了一份奏摺,希望能說服玄宗同意自己的想法。
奏摺上詳細的說明了目前的情形,以及攻打石堡城的弊端,奏摺中言:石堡城得之與國無益,失之與國無損,況石堡城雲集吐蕃重兵七萬,力攻雖可下,但必損將士無數。以數萬將士性命,換吐蕃一城,豈非本末倒置。祈陛下深思,準臣率軍迴歸積石山大營。待審時度勢,機會成熟,一舉奪之。
奏摺中可謂苦口婆心,希望能夠讓玄宗好好的考量此事,作為一名大唐的重臣和領軍的高階將領,王忠嗣可謂掏心掏肺,一切從大局開始考慮。正因為不出於私心,王忠嗣才敢寫這封奏摺。他相信,以玄宗的英明該明白目前的情勢和自己的苦心,一旦玄宗認可,那麼退兵之舉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