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深埋。
1995年,我委託上海的一位記者朋友找到了當年收養姐姐孩子的那位父親。記得那一天,我們倆在一個空曠的即將被拆掉的房子裡,各自撿了一塊磚頭坐下。那位父親說這幾年有關我母親與姚姚的文章他都精心收藏著,有一天他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他身上流淌的究竟是什麼人的血液,他答應我會很快給我一個答覆。但第二天他告訴我,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孩子的養母堅決不同意我見那個孩子,他們不願意破壞他現在的生活。其實我早已知道那個孩子的姓名和上學的學校,如果我真的想找他,就一定會自己找到的,但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放棄了。
但那個在1973年1月出生的生命,一直久久地盤踞在我心裡的某個角落。說完這些故事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孩子馬上就要34歲了,他肯定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他可能永遠也無法知道,給了他生命的那個母親,僅僅活了31歲??
(2007年1月1日)
李濟:被淡忘的“中國考古學之父”(1)
∷∷口述 李光謨
100多年前,當一位叫王懿榮的金石學家,從藥鋪裡的“龍骨”上辨認出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時,這小小甲骨牽出了一個失落了3000多年,又充滿傳奇、悲壯、神話般色彩的殷商王朝。而中國現代考古的田野啟蒙也是在殷墟的大地上正式開始的,殷墟發掘將我國有據可查的歷史提前到3000多年以前,引起了一場史學界的大變革,從而以最高票毫無爭議地登上“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的榜首。
殷墟的成功發掘與一個人緊密相關,他的名字叫李濟。1926年,李濟在山西西陰村,揭開了中國現代考古的序幕,他主持的殷墟發掘更是中國考古界的輝煌。1949年,以文物的去留為自己去留的李濟跟著殷墟出土文物到了臺灣。從此,他的名字在大陸也越來越黯淡。
1979年8月1日,就在他親手建立的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成立30週年這一天,83歲的李濟因心臟病猝發溘然長逝。李濟生前最得意的學生、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在悼詞中說:“迄今為止,在中國考古學這塊廣袤土地上,在達到最高學術典範這一點上,還沒有一個人能超越他。隨他的過世,一個巨人消失了??”被張光直尊稱為“中國考古學之父”的李濟,也是中國第一位享有世界級聲譽的考古學家。
1949年2月,22歲的李光謨告別父母,獨自踏上從基隆到上海的客船,自此天各一方。雖然是李濟唯一的兒子,李光謨坦言年少時與父親李濟並不很親近,直到十幾年前開始整理父親遺稿,每每面對父親留下的文字,與父親的親近感才一天天強烈起來。在李濟誕辰110週年之際,由李光謨整理的《李濟文集》也出版了,這對相隔半個世紀的父子,終於在另一個時空裡完成了一次心靈對話。
從清華到哈佛
1896年,父親李濟出生於湖北省鍾祥縣雙眼井。3年後,王懿榮首次收集到12塊龜甲,從而發現了最早的甲骨文,那時誰會料到,這個湖北農家的普通孩子日後會成為主持殷墟挖掘的大考古學家呢?
父親的早期教育歸功於我的祖父李權。祖父是位學問不錯的教書先生,在全縣有一個最大的學館。祖父認為,小孩子剛讀書時候,要先讓他學最難的,然後再學容易的,這樣進步會比較大。所以父親並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從“人之初、性本善”開始,而是從“盤古首出,天地初分”學起。但因為祖父是全縣聞名的大秀才,沒有人敢指責他違背傳統的教育習慣。
1907年,清朝舉行最後一次科舉考試,被當地人稱為“李優貢”的祖父也被送到北京參加會考,得到一個七品小京官的職銜,分在內務府。祖父把家人接到北京,父親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