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主義思想的火花。
由於嶽麓書院繼承了湖湘文化的包容性,它得以成為湖湘文化的一個標誌。由於嶽麓書院是一個論壇,它又得以成為一個容許學子們自由吸取各種學派思想精華的教育基地。它的這種功能,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開闊思維的湖南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它也為湖南人重視教育的傳統,開出了一條先河。
嶽麓書院的誕生,本身就是中國的一個創舉。從中唐到五代,湖南先後建立了石鼓書院和嶽麓書院,是中國記載中最早出現的書院。
兩宋時期,也是湖湘地方文化以鮮明的特色在全國引起關注的時期。這個時期,湖南出現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重要理學派別——湖湘學派。
中國理學的開山鼻祖周敦頤,是北宋年間一個地道的湖南人,但是因為他的主要活動不在湖南而在江西,對湖南本土的影響不是很大。到了南宋,從福建遷居湖南的胡安國與胡宏父子,彷彿是為了使理學回歸故土,把周敦頤所開創的理學傳到湖南,並創立了湖湘學派。胡宏的弟子張軾,也從四川來到湖南,致力於理學的研究與傳播。張軾這個人的生平,人們似乎知之不多。如今網際網路上流傳著一首題為《立春偶成》的詩,就是張軾的作品。當代人喜歡這首詩,大約是因為這首詩不僅給人以熱愛生活的美感,同時也有能催人上進的緣故: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大約就是從胡安國父子和張軾的時代起,湖湘文化中開始注入了理性的成分。
宋代最重要的文化特徵,是理學的形成。這個學派把“理”當作宇宙的最高本體,以“理”為哲學思辨的最高範疇。它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精緻、最高備的理論體系。湖湘學派是理學的一個重要流派,他在長沙地區形成以後,對湖湘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胡安國、胡宏父子是福建崇安人。1097年,胡安國進士及第,踏入仕途,遷居潭州城南,提舉湖南學士,在官六年。以後還任過中書舍人等職。如果仕途順利,也許他就不會研究學問。但他在官場中混得不好,晚年乾脆辭職退隱,致力於學術研究。
嶽麓書院鼓吹經世濟用(2)
北宋末年,黃河流域戰爭頻仍,中原士人紛紛南下,給長江流域的文化興盛創造了機遇。胡安國也於南宋建炎年間,即公元1127年到1130年之間,率領家人和弟子,從荊門來到湖南,在湘潭建起碧泉書院,由此在湘潭前後居住了三十年。然後,他又在衡山山麓開辦了文定書院,以講學撰述為業,除自己的子侄胡寅、胡宏、胡憲等外,還吸引了眾多湖湘士子前來就學。其中僅長沙人就有治《春秋》和《資治通鑑》的譚知禮,以孝友信義著稱的黎明等。
由於胡安國的弟子門人眾多,湖湘學派就奠定了基礎,成為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學派別。1138年春,胡安國在湖南逝世,葬於湘潭陰山。他的傳世著作有《春秋傳》、《資治通鑑舉要補遺》等。其中《春秋傳》是他以畢生精力纂修而成,成為元明兩朝科舉取士的經義定本,也是湖湘學派的代表著作。
胡宏是胡安國的次子,字仁仲,因長期寓居湖南衡山五峰下,人們稱他為“五峰先生”。胡宏從小就在父親胡安國的督導下研習經學, 1125年,二十歲的胡宏進入太學,師從程門四大弟子之一的楊龜山,成為二程的再傳弟子。金兵南侵時,他和父兄一起遷居潭州,創辦碧泉等書院,並曾到寧鄉朱良橋鄉的靈峰書院講學。
胡安國逝世後,胡宏獨立治學,以振興道學、醇化風俗為己任,寫成了《知言》、《皇王大紀》等著作。其中,《知言》是胡宏的代表作,被湖湘學派奉為經典。當時,一批批志學求道的青年紛紛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