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還有救沒有,至於沒死的韃子,記得補刀就可以了”
類似的遭遇戰在河州、蘭州各地時有發生,等扎什巴圖爾汗好不容易匯聚了分散開的部眾,卻統計出一個讓他幾欲暈倒的數字,五百人,超過五百人的蒙古騎兵就在這樣不起眼的小規模交鋒中損失殆盡了。
看著周圍那些臺吉們(注:原意為小王子,後來轉變為部落長的稱呼)質疑的目光,扎什巴圖爾汗覺得不能這樣打下去了。
“撤,咱們撤到青海湖邊上,一邊放牧一邊休整,只要漢人敢踏入草原,就該他們嚐到苦頭了。”扎什巴圖爾汗這番話即是安撫部屬又是給自己信心。“我就不信,我們蒙古人在草原上耗也耗不過漢人??”
539。學校
武成九年四月,鄭克臧西巡益東、川西兩地。
因為是沿水路上溯,因此鄭克臧此行的第一站自然是被列為留守府的江陵。
經過近十年的修養生息,江陵已經大致恢復了元氣,不過鄭克臧並不是來看江陵市面的,故地重遊的他蒞臨江陵的主要目的是來檢視江陵的教育情況。
華夏朝的教育體系雖然一早就分為蒙學、縣學、(州)府學和太學四級,但事實上由於教師人手的嚴重不足,御定教育內容被一再壓縮,並不完全符合鄭克臧最初的設想。只是到了最近幾年,隨著華夏朝的日益鞏固以及不間斷的培訓人才,才在行在武昌府、東都承天府、南京瓊州、潮州留守府、太平留守府、荊州留守府以及江南、江西、湖廣、廣東等財力較為充沛的省區初步完善了四級體制。
當然,四級教育體制中的蒙學,一向是由民間自行承辦,縣、巡檢司兩級主要負責督導巡視。因此蒙學畢業並沒有任何的政治待遇,其肄業生必須到州府考試獲得丁等文憑後才有機會進入縣學求學或以最低等的流外吏員身份出仕。按照華夏吏部內部明文規定,以初等文憑出仕者,每五年才有一次升晉的機會,任官到了正八品便再無可能升遷。
所以,縣學其實才是華夏朝最初級的官辦教育。
不過,縣學教授的只是一般的通才教育,譬如君子六藝等等,並不做細化,因而其肄業生在考核獲得丙等文憑之後,要麼進入(州)府學繼續深造,要麼入仕後憑機緣在各部、衙門開設的專門學校裡補一份學歷出來,否則其入仕後最高只能做到正六品一級而已。
(州)府學開始分科,對應華夏朝現有的各部、衙門,(州)府學內設定計科(財經)、農科(農林)、工科(營造)、禮科、法科、醫科等科目,其肄業生一般進入各部、衙門中任事,若無意外,一般可以做到正四品。但是鑑於各部、衙門的職官權責不等,為了避免生員挑肥揀瘦不想就讀某些科目,因此每一科的入取難度各異,從而大體保證各部、衙門的用人。
然而凡是也有些例外的,並不是所有部、衙門都會任用(州)府學的肄業生。
譬如總督蕃洋列國事務衙門名義上歸在禮科,但其從不直接接納各地(州)府學中禮科的肄業生,其開設有自己專門的學校,生源從低學歷、低文憑、升遷無望的普通吏員中招募;而刑部也是一樣,雖然其各級主官都來自法科肄業生,但其基本業務人員都是從該部直轄的各省捕盜學校中培養的,其生源更是多來自那些蒙學畢業卻考不出初等文憑的群體。
太學是華夏最高階的學校,設立在各省首府以及行在武昌等直隸府,其生源是獲得丁等文憑的(州)府學肄業生。作為華夏朝最高學歷者,這些天之驕子是被當做部門骨幹來培養的,若是沒有因為貪*腐或其他意外中途落馬的話,尚書、侍郎、都督將是其仕途的終點,至於能不能做到內閣大臣、內閣總理大臣,這主要是靠機緣而不是學歷。
正是因為如此,各地的太學中的太學生通常幾個、十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