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個人喊出了‘向漢朝學習’的口號。
就連單于軍臣,也開始調整了策略,開始重視工匠。
不久前,一個匈奴從大夏劫掠來的大匠,因為技術精湛,能夠打造出寶劍和青銅馬蹄,所以被單于封為了‘徑路王’。
意即寶刀的打造者!
連單于都如此,就更別提下面的人了。
許多人,甚至都已經產生了‘漢朝制度就是好,匈奴之所以敗給漢朝,就是制度上的失敗’這樣的想法。
這位副使,就是這樣的思潮的支持者。
尤其是在來到了漢朝,進入了中國的核心關中後,所見所聞,讓他在內心震撼之餘,已然對匈奴的現有制度和傳統,產生了深深的厭惡!
在他眼裡,匈奴必須學習漢朝。
而且,必須照抄漢朝的整個體系,匈奴才有救!
尤其是,匈奴必須摒棄過去的那些腐朽落後的傳統,擁抱文明!
這是很正常的。
所以,在一見面,這位匈奴副使,就用最正規的漢朝士大夫之禮,對主父偃恭身一拜,說道:“漢使,我聽了您今天的話,深感贊同,今日匈奴之種種概因為匈奴習俗落後,惹怒上天,是以天神降下種種災禍……”
遊牧民的生活環境,十倍惡劣於農耕民族。
而且,他們的生命,比農耕民族要脆弱百倍。
中國災荒之時,一般只要不發生戰亂,同時政府給力一點,最多也就影響一兩年。
但在草原上,一旦發生大規模災害,常常死者不計其數。
很多部族甚至會一次性死光所有的老弱婦孺,哪怕是青壯,也會折損無數。
甚至整個部族徹底滅亡!
在以前,匈奴人將之推到了神明身上,認為是某某惹惱了神明,所以降下災難。
各種各樣的說法也層出不窮。
為了祈求神明息怒,所以匈奴人用人畜血祭。
但這並沒有卵用。
現在,這位副使總算找到了原因,他自然是激動無比。
“而單于無道,不提倡德政,反用暴政,行種種荒淫之事,以至於友邦驚詫,兩國交兵,生靈塗炭,這是我國的罪過,請漢使轉告貴國皇帝,我與我國之中的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決定推翻軍臣暴政,建立德政,然後,再與貴國修好……”這使者恭身道:“屆時,若是事成,還請貴國皇帝派遣大臣和貴族,前來指導我國,建立同文同種之匈奴國……”
這也算是現在匈奴內部一個派系自己感覺到的問題。
他們覺得,現在的漢匈交兵之事,是因為漢匈兩國用的兩個體系。
而且匈奴常常威脅到漢朝的邊境,所以漢朝人反擊。
想要兩國恢復和平,避免亡國滅種的危機,就必須向漢朝學習,還得複製漢朝的禮儀道德。
這樣,匈奴與漢就是同文同種的國家了。
漢朝也就沒有了藉口,繼續攻擊匈奴。
而匈奴,雖然失去了南侵的動力,但卻可以不斷西征。
而他們所要付出的,不過是推翻一個單于而已。(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節 膽戰心驚
蘭臺,最早是楚國的王宮建築。
為楚襄王所建,就是那位襄王有夢,神女無心的楚襄王。
到了漢室建立,蕭何奉命建造未央宮。
於是仿照楚王宮的蘭臺設計,用青石建造成了一個閣樓。
名之曰:蘭臺。
最初,蘭臺是蕭何用於儲存和存放從秦宮廢墟之中挖掘出來的殘章斷簡,進行整理的工作地方。
既然要整理這些被戰火燒燬的殘章斷簡,並且儘可能修復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