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中,肯定要撕毀一切舊有的公序良俗和世人公認的一切道德,並且將它們標上價錢……
………………………………
月初了~~~求月票——
另外,衛信弓重壕:要離刺荊軻,求關注呀求關注,才幾千人——(未完待續。)
第一千兩百零七節 撕逼!(3)
在楊暉之後登臺的朱文,相較於楊暉,無疑就顯得浮誇了許多了。
他戴著一頂造型奇特的儒冠。
你說它是儒冠吧?但看樣子又有些不像。
因為此時的儒冠,還保留著戰國時期的儒家士子所戴的冠帽的樣式。
跟後世的儒冠,特別是宋明的儒冠,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
雖然依舊是前高後低的造型,但它的中間是中空的。
所以,當年,劉邦才能摘下儒生的帽子,在裡面撒尿。
而,這位朱文所戴的儒冠,卻是前端嚮往傾斜,明顯的模仿劉邦所愛的劉氏冠的造型。
看上去不倫不類。
但你要說它不像儒冠嘛,他那頂帽子,卻依舊保留著許多儒冠的基本結構和形狀。
譬如說,前高後低,譬如說帽子中間是中空的。
別說是群臣了,就是劉徹看了都直搖頭。
這裡可是石渠閣上,你們荀子學派這麼玩,傳出去,國家的臉往哪裡擱?
但在劉徹身側侍奉的汲黯卻是適時的為朱文解釋道:“陛下,荀子學派皆戴此新儒之冠,據說其意本是要與其餘儒家諸派區分開來,以示己身,非高陽之酒、徒也!”
劉徹聞言,這才釋然。
高陽酒、徒這個梗確實是如今儒家發展路上遇到的最大障礙了。
你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某位儒生與其他學派的人辯論。
無論這位儒生口才如何出眾,知識如何淵博,道德如何高尚。
而他的對手如何不堪。
只要掌握這個梗,就絕對可以讓那個儒生啞口無言。
譬如這個儒生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汝高陽酒、徒乎?”
這個儒生又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汝高陽酒、徒乎?”
“子曰……”
“汝高陽酒、徒乎?”
基本上,只要你捨得節操,那麼儒生就永遠無法戰勝這個梗。
原因很簡單,這是大漢帝國太祖高皇帝的金口玉言。
儒家敢否定嗎?
發展到今天,隨著諸子百家,特別是墨家的復甦,雜家的重新崛起以及法家的強盛。
這高陽酒、徒四個字,就成為了儒家所有派系的阿克琉斯之踵。
在上層,大家都是君子,會講臉面和節操,可能這個問題還不大。
但在廣大基層,特別是那些儒家力量不佔優的地區。
儒生在這個梗面前,狼狽不已,潰敗千里。
現在,荀子學派選擇改進儒冠,這可能既是他們自己的風格,也是他們實在受不了被人拿著高陽酒、徒四個字輕鬆吊打的原因。
劉徹也是想著,有些好笑。
誰能想到,在後世威風八面,獨霸學界,壟斷思想,無所不能的儒生,在今天,是如此狼狽不堪的境地?
甚至,毫不客氣的說,若非歷史上,武帝用皇權親自下場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加上法家的投靠,補全了儒生的最後一塊短板。
不然,儒家永遠沒有機會在漢室成為那個影響國政,左右社稷,決定意識形態的霸主。
更不提在宋明成為那個唯一的至尊了。
但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的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