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第一次到了耶魯校園, 古老的校園, 褐色的牆壁, 在白雪襯托下更顯蒼老; 但校園裡學生打雪仗的一片歡聲笑語, 彰顯了古老校園的青春活力。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學生的T…shirt上那一行大字“SUCCESS IS NEVER FINAL!”
透過曹蘊和馬徵的對話, 透過他們對在耶魯學習和工作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的訪談, 透過他們自己的思考, 耶魯大學和耶魯精神已經清晰地展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同時展現給大家的還有中國學生的留學之路和他們的心路歷程, 所有這些對於還在苦苦求索、 尋找留學之路的莘莘學子, 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儘管還很難用全面和深刻來概括這本書, 但這一定是一本真誠的書, 傳達著每一個參與者的真誠心情。
耶魯大學只有一所, 但透過我們代代人的努力, 我們可以把中國的很多大學變得比耶魯大學更加有創造力, 也更加有人文精神; 只有這樣, 我們才無愧於我們的祖先和我們的後代。 希望在不遠的將來, 中國的每一所大學都能夠變成中國學子、 乃至世界學子心中的聖地。
俞敏洪
。 想看書來
世界離你有多遠——從新東方到美國(1)
曹: 在耶魯, “新東方” 三個字名氣還是挺大的。 還有兩個名字和新東方一起在耶魯流傳, 你知道是誰嗎?
馬: 老俞?另一個不知道是誰。
曹: 我剛去耶魯的時候, 每當我告訴別人我在新東方工作時, 他們的第一反應是: “老俞現在發財了吧?” 然後又問: “馬徵你認識嗎?他以前也在新東方, 教GRE詞彙的。 這人挺逗, 挺‘新東方’的, 能侃。”
老俞我認識, 但當時對 “馬徵” 有點好奇, 怎麼大家都認識馬徵?呵呵, 你在耶魯華人學生里名氣挺響的, 你覺得這和你曾經是新東方的老師有關係嗎?
馬: 多少有點關係吧, 我覺得新東方對我的影響挺大的。 在美國, 碰到中國來的留學生, 第一次見面, 只要說起新東方, 馬上有一個共同的話題。 大家回憶新東方里各種有趣的人和事, 距離似乎一下子就拉近了。
曹: 你記得嗎, 有一次兩個負責研究生活動的中國學生搞了個介紹茶文化的活動, 我擺攤給大家泡中國茶, 當時來了很多中國留學生, 其中一個是中國學生會主席, 他管你叫 “馬老師”, 原來你是他在新東方的詞彙老師。 你剛來耶魯, 不少人叫你馬老師吧?
馬: 還好, 偶爾碰到以前的學生問: “你是不是以前在新東方教過?” 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其實大家都是同齡人, 叫我 “馬老師” 還真是抬舉我了。 如果我講的課能對他們的考試或申請有一點幫助, 就已經是對我的最大的鼓勵了。
曹: 你申請來美國的時候應該正在新東方工作吧, 當時你們在新東方工作得怎麼樣?
馬: 我是大三到大四階段在新東方教書, 來美國之前是一邊讀本科, 一邊在新東方兼職。 現在回憶起那段時光來, 真是“忙併快樂著”。 當時的新東方還處於創業的狀態, 讓人感覺有很多可能, 很多機會。 人不是很多, 老師之間有很多交流, 老俞也經常和我們一起吹牛, 還帶我們到康西草原騎馬, 開越野車什麼的。 當時新東方剛在上海和廣州開分部, 北京的老師要坐飛機趕課。
曹: 我是2003年進新東方的, 那時候已經沒有機會和老俞騎馬了, 呵呵。 不過還是聽到傳聞, 說早年老師領工資都去老俞家, 老俞給個黑色垃圾袋, 然後他再親筆寫個領款條。 不少人都是衝著那 “鼓鼓囊囊” 的黑色垃圾袋加入新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