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沒有機會,卻要去巴結奉迎,自討沒趣。
當然,趙無極本身並沒有笑話這些人,路是各人自己走出來的。再說,走了一個李蘋,並不等於只有一個位置,譬如黨政辦主任田際林、副鄉長甘霖、曾智之、歐陽燦等四人,都有機會上“副書記副鄉長”即李蘋原任一職,這是第一輪人事調整;而他們留下的位置則屬於各類辦公室七站八所的“主任”,畢竟,“股級”幹部身份對他們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這便是第二輪了;然後,又是類似於趙無極這類副主任,或普通幹部,去競爭這個“主任”,這當然是第三輪了;而“副主任”或普通幹部留下的位置,又可以新招一個幹部進來,這是最後一輪。
所以,官場上某人升官,有如亞馬遜熱帶森林的那隻“蝴蝶”,會扇起一連串太平洋颶風的。讓本來太平的世界,變得不那麼太平。
……
關於鳳山木雕(根雕)、竹編(草編)、山珍等情況,此前趙無極已經掌握了詳盡的資料。這次下鄉,則是他把自己組建合作社的想法與支部書記、村長以及一些老藝人進行深入的交流。
由於資訊的不對稱,農民在面對商品經濟時,本能地膽小,怕虧;另外由於鄉村純樸的習性,讓他們在與人交易中,又難以做到“輜珠必較”。因此,趙無極第一步要說服的,則是他們敢於把自己的產品拿出來交給合作社統一經營銷售,其中,趙無極自然加進了後世市場經濟的一些情況,指出,農村要真正發展起來,必須加入到買賣的潮流之中。
“我們不是每次逢場天都去鳳山賣嗎,哪還需要集中起來銷售?”在上河村,大多數農民都以此為由,對趙幹部的提議進行“軟抵抗”。
“各位大伯大哥,你們說的沒錯,確實,沒有合作社,你們製作出來的東西也在鳳山賣。但是,你們想過沒有?第一,你們賣的時間難道不值錢,多在家裡編一個筐,也是幾角錢吧?第二,你們遇到商人壓價的情形沒有,他們總是以這樣那樣的理由下壓你們的價格!第三,最重要的,你們目前的產品只賣到鳳山,而成立合作社後,可以直接賣到梓州、甚至平原、渝江等大城市。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吧,你們編一個竹筐,在鳳山可以賣1元錢,在盧江就可以賣到1。5元,在梓州就可以賣到2元左右,而在平原、渝江等大城市,則可以賣到2。5元以上。”
“趙幹部,你的意思是合作社可以以1塊的價格收購我手上這種竹筐?”一個農民很“現實”地問道,他的話很明顯:如果合作社以這個價格收購,那麼,他就直接賣給合作社得了,還加入那個社幹嘛!
“大伯,產品價格隨行就市,有漲有秩,應該說,你手上這個竹筐也只值1塊錢。”趙無極實話實說。
“如果趙幹部說的是真的,那這個合作社能帶給我們的東西也就不多了。”大伯樣農民這話,等於是拒絕了合作社。
其實,鳳山農民有高超而精緻的手藝,但他們製作編織的產品,多是“用品”,而少擺件、飾品、花籃等工藝品。
趙無極在系統中,可有成套的竹木工藝品以及製作方法,但是,趙無極現在不能拿出來。只有這些農民,願意付出,願意加入合作社,並最終成立合作社後,趙無極才會為合作社提供系列服務。
現在如果先拿出來,會引發小農意識深處的“貪婪”以及“佔便宜”的思想,同時會助長他們的“依賴”心理,不利於培養他們獨立商品生產者的意識與習慣。
而在合作社成立之後拿出來,會讓他們看到合作社的希望,同時會讓他們對趙無極“感恩”,而且這些成套的技術與方法,也是合作社長期生存下去的堅實基礎。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趙無極將這些技術和方法拿出來,而合作社又沒有按趙無極的想法執行,那趙無極可是有苦說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