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無法判定系統是否會承認那種似是而非的經濟組織是否是一個合格的企業。
“小趙,合作社是否要限定人數,譬如低於多少人就不能成立?”上河村村長劉長富問道。
趙無極三次到上河村來,村支部書記劉長根即趙無極辦公室劉家發的父親都沒有到場,而這個村長劉長富每次都很積極。趙無極基本上可以斷定,劉長富與劉長根彼此不對付。事實也是如此,由於劉長根是費仁強的初中同學,再加上本人又是支部書記,劉長富是沒辦法對付劉長根的。因此,劉長富急於在鳳山上尋找一個“靠山”。
“這個,我查閱了合作社的一些檔案,一般來說,兩三家人合在一起,應該算不上;我想,有十來家村民合起來做這事,準成。”
“那談個毬啊,這事,我來承頭,上河村幹了!”劉長富一聽只要10來戶人參加就可以了,立即拍了板凳。
上河村大約1600人,350戶左右,如果要求必須要100戶以上,劉長富還真有些擔心,因為沒有劉長根點頭,這事,他辦不成。但是,只要10來戶人就可把這事搞成,那何樂而不為呢,即便不賺錢,又能虧個啥,再說,還能結下趙無極這個人緣。
“劉村長,你來承頭沒問題,黨員幹部本就應該帶頭。但是,有幾條原則必須遵守:第一,則是入社的村民必須是自願的,不能強迫;第二,合作社的領頭人則理事會主任必須是民主選擇,每戶農民投一票,票多者當選;第三,則是在理事會外要成立一個監事會,監事會主任同樣要民主推選;第四,無論理事會或監事會,其人數不能低於3人,最高不超過20人。這些問題,都能做到吧?”
“哎呀,小趙同志,你放心!我劉長富好歹還是個黨員,只要合作社搞起來了,搞得紅火,還會少了我的那份?如果搞不起來,或搞垮了,這又有多少油水呢?所以,我聽你的,這個合作社,完全按照規矩來!”劉長富到是一堆大實話。
“對,我們聽趙幹部的。只是,等我們發了財,那些膽小怕事的,別說趙幹部偏心眼哈!”聽到劉長富的話,當即有幾個農民吼了起來。
“哈哈哈……”心裡基本上決定參與合作社的農民,跟著爽朗地笑了起來。
097章 前途未卜(求收藏推薦!)
有了劉長富牽頭,上河村竹編合作社開始進入了正式組建的程式。因此,趙無極又在上河村呆了兩天,直到把這事全部落到實處。
經過動員與宣傳,並反覆陳述利弊,最後,自願參加“上河村竹編合作社”的農民一共有27戶,上河村350戶人,大約有70%左右的家庭都能編得一手竹製品,也就是說,在會編的人家中,有10%的農戶比較看好趙無極發起的這個事兒。
落實了參加的農戶,第二步就是民主選舉,劉長富以19票當選為“上河村竹編合作社”理事會主任;而另外一名叫李明貴的農民,則當選為監事會主任,負責監督合作社執行特別是經費開支等。
第三步則是鑑定入社協議,每個農民都要簽字、按手印。
協議,是趙無極用毛筆手書的。後來,這份協議成了華夏農村合作社的典型檔案,其中一份原件被收進了華夏農業博物館。
一般的人,做事做到這種程度,已算大功告成,可以回去寫總結了。但是,趙無極卻不能當這種甩手掌櫃,因為系統要求要“賣出第一批貨”才算結束。
因此,趙無極在把上面三步做完之後,拿出了自己早就準備好的,目前大城市流行的高檔竹編工藝品資料,包括彩圖、立體圖、編織圖、技術分解圖、質量要求,以及合作社出售時的估價等,一整套地交給了劉長富。
當然,趙無極拿出來的成品圖並不多,他只拿出了10來種罷了,如果一次性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