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九年開始,朱載堉接連七次上疏萬曆帝,要求辭國,這也就是“七疏辭國”的典故。
之所以朱載堉如此堅持,卻是因為鄭王室內部的另一樁公案。
那便是盟津王室與東垣王室之間的糾葛。
當初,鄭簡王朱祁鍈有十個兒子,其中世子朱見滋便是日後的鄭僖王;次子早夭;三子盟津恭懿王朱見濍;四子東垣端惠王朱見??——乃朱厚烷的祖父,朱載堉的曾祖父。
當時盟津王朱見濍的母親被鄭簡王寵幸,想為朱見濍奪嫡襲封,結果失敗。後來朱見濍竊去世子金冊,鄭簡王將之索回,他便埋怨其父,不再朝見鄭簡王,行為日益惡劣,其中自然也少不得說了些“老不死”之類的怨言。
鄭簡王上奏成化帝,使朱見濍被革為庶人,故稱“盟津廢人”。
及後,鄭康王朱祐枔,朱見滋嫡子,去世,無子。此時鄭王蕃血脈最近的見字輩郡王都已經去世,照長幼順序應該以朱見濍之子朱祐橏嗣鄭王爵位。但因朱見濍有罪被廢,所以另立東垣端惠王朱見??之子朱祐檡為鄭王,是為鄭懿王,也就是朱厚烷的父親,朱載堉的祖父。
嘉靖二十九年,朱祐橏請求復盟津郡王爵位,想讓侄子朱厚烷以鄭王身份為他上奏。然而朱厚烷剛得罪了嘉靖帝,認為此時不合適上疏請封。朱祐橏因此怨恨朱厚烷,遂有上疏指控朱厚烷叛逆的大案。
在父親朱厚烷被禁錮高牆的十九年裡,朱載堉潛心讀書,非但在科學方面有極高的造詣,對於人文的歸屬也日益深厚。所以輪到他承襲爵位的時候,他想徹底了結宗親恩怨,七次辭國,不肯襲封。甚至於萬曆帝要立他兒子為鄭王,他也堅持不肯接受,最終將鄭王爵位讓給了朱祐橏的孫子朱載壐,徹底解決了這樁延綿五世的家族恩怨。
朱載堉最終以世子的身份終其一生,他的孫子也就是朱常潔,在崇禎八年承襲了東垣王爵位。
這也就是朱常潔所謂不願意違背祖父的本心。
從朱厚烷開始,這一系宗室就更傾向於文學和科學,能承襲一個郡王也算是心滿意足了,再也不願意參與到任何爭鬥之中。如今鄭王下落不明,萬一回來了又當如何?與其再起風波,還不如就此婉拒。(未完待續。。)
ps: 今天這章資料性有點強,所以發個三千字的大章,求推薦票,求4。28號以後投月票~~~!
三三五 滿庭紫焰作春霧(二)
在這個沒有完善教育體系的時代,什麼學校最好?
當然是家學。
父親如果是一代大儒,他所結識的朋友就不太會良莠不齊,而這些人組成的教師團對於下一輩人的傳授是最為無私的。這也是勢家大族誕生的原因,一旦有人摸索到了門路,勢必會傳之子侄,光耀門楣。
朱慈烺是皇明的儲君,以現在的狀態來看,繼承皇位也是鐵板釘釘的事。然而他還有一個身份,有時候自己都會在不經意間忽略。
那就是:朱由檢的嫡長子,朱氏的子弟。
家國天下,這是一個男人從輕到重的責任。朱慈烺已經挑起了天下大國的重擔,必須也為自己的家族謀求一條興盛之路。
朱明宗族之中,不乏有遠見有魄力如唐王者;也不乏擅長書法音律,醉心文藝如潞王者;至於築建藏,收羅唐宋古籍珍本善本,更是許多藩王、郡王們的共同愛好。這些人起點高,條件好,家學甚於地方豪族。如果能夠將宗室的力量凝聚起來,搭乘同一輛戰車,絕對是一大助力。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驕奢淫逸之子,哪家沒有?然而生在宗室,就成了別有用心之人攻擊我大明的口實。”朱慈烺道:“之前國變,的確有些藩王不明大體,為天下人笑柄。然而你該知道,我朱家三百年,子裔數十萬,並不是只有這麼